第213章 要妥協麼?(第1/2 頁)
無論是文壇喉舌領袖呂原的選擇,還是刑部尚書俞士悅在行動;無論是太上皇朱祁鎮內心的小九九,還是景泰帝朱祁鈺的大心氣;無論是大明擎天巨柱于謙的不偏不倚置身事外,還是內閣和南書房及武英殿之間的相互不對付,這些對於朱見深來說,其實都不過是小事,他現在最關注的其實是屯田!
沒錯,民以食為天,軍隊也不例外!
尤其是他擁有的已經不是隻有幾千人的幼軍,而是多達數萬人的府軍前衛,如果加上這些府軍前衛將士們所屬的各自家庭,這個人數高達十幾萬!
這些人,原本其實負擔很小,朱見深的財大氣粗,全部在北京城外安置倒是無所謂,可現在負擔太大了,大到維持這個規模的軍事力量,每年的支出要高達數百萬兩!平均下來,養這麼一個精銳的幼軍戰士一年要一百兩銀子!
景泰八年,也就是大明建立一百年之後,封建王朝即將進入中期頹廢期的時候,一百兩銀子代表的購買力有多大?
至少,這支軍功顯赫、戰績彪炳同時也戰力強橫的府軍前衛,景泰帝朱祁鈺衡量再三之後,沒有敢接!
這也是朱見深為什麼提起官廳水庫修建計劃以及在那附近設定軍屯的目的。
這一刻,朱見深正在向偉大的人民上仙祈禱,祈禱自己的這個計劃能成功。
聖太子手中有著人民上仙賜予的三本仙家秘笈——xxx水庫及大壩施工方案、水工建築土石壩、農田水利施工工具!
當然蘇峰蘇衝之不知道的是那三個xxx所隱藏的字是“毛家村”!
蘇峰更不知道的是,毛家村水庫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土壩,修築於1958年!當然這些都不重要,畢竟現在才1457年,相差整整五百年!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懂啊!
這特麼跨行垮的也太大了……
“殿下,這治水,臣不懂啊……”
是的,蘇峰有資格稱臣了,畢竟人家也是有官職在身了。
朱見深當然知道蘇峰或許是在化工這個方面乃是人才,可真的要說跟達芬奇一樣觸類旁通全都牛逼那才是真正的位面之子呢。可他實在不知道把這個“秘笈”給誰,這玩意兒有太多“天書”般的符號和描述,一般人還真未必能讀懂,只能給最先接觸的蘇峰,有他翻譯……
當然這也鞏固了蘇峰蘇衝之作為偉大的人民上仙門下開山大弟子,代仙收徒的地位!
治水誰懂?
當然大明有歷史上都赫赫有名的明朝治水第一人潘季馴,可現在潘總還沒出世!另外就是執行了數百年的漕運制度確立者,平江伯陳瑄,可惜死了!
然後是跟朱見深官廳水庫專案比較接近的其實是徐貞明,他主張在北方特別是西北興修水利,推行屯田,發展生產,寓兵於農,他的代表作《潞水客談》更是被清人評為:“終明代良策,無以逾此”。但現在依舊沒有出生呢……
數遍整個景泰朝,包括正統朝,能夠在治水上有一定建樹的竟然是被他透過各種手段貶到雲南的徐有貞!
景泰四年,景泰帝召集廷臣朝議,讓他們推薦治水人才。群臣都推薦徐有貞。當然大家不知道處於什麼目的,反正是群臣都推薦了這個經常喜歡裝神棍的徐有貞,遂被任命為左僉都御史,治理黃河。
更特麼搞笑的是,這個人真有才,經過實地考察認為應設定水門、開鑿支河、疏浚運河,以疏塞浚並舉的方法平息河患,得到景泰帝批准。他徵發民夫,親自督率工程建設,在張秋到黃河、沁水之間開鑿廣濟)、修建通源閘),而工部尚書江淵建議派五萬京軍前去支援,希望能在三個月內完工,儘早解決漕糧轉運問題,卻被徐有貞拒絕。徐有貞歷經近兩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圓滿的完成治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