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2 頁)
aa, jt killed a an;
put a gun agast his head;
pulled y trigr now he&039;s dead;
aa, life had jt begun;
but now i&039;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
aa ,dn&039;t an to ake you cry;
if i&039; not back aga this ti toorrow;
carry on, carry on ,as if nothg really atters……
aa ,i don&039;t want to die;
i tis wish i&039;d never been born at all……
這首歌的中文譯名叫《波西米亞狂想曲》,張文華看過那場演唱會的紀錄片,歌詞字幕在他眼前跳動:
媽媽啊,我剛剛殺了個人;
我拿槍指著他的頭,扣下扳機,現在他死了;
媽媽啊,生活才剛剛開始啊;
如今我卻親手毀了它;
媽媽,我並不是故意讓你流淚;
要是我在明天這個時候未能歸來;
讓生活繼續吧,如同什麼都沒發生……
媽媽,我不想死去;
有時候我希望自己沒有出生到這世上……
晚上八點,張文華推開工作室的門,坐在桌子前,開啟電腦,電子郵箱彈出「碎光落滿身」的來信:
主播講講李萱源的故事吧。
他回覆:
好。
碎光回覆:
謝謝你。
凌晨兩點,當這個漫長的故事講完,房門被敲響,張文華最後望一眼闌珊的城市燈火,開啟門,朝站在門外的袁警官伸出手腕。
(正文完)
後記
在豆閱寫了長長短短十幾個故事,沒有一次出紙書,始終不太甘心,所以寫這個故事時在行文節奏、技巧運用、懸念設計上進行了很大調整,創作過程中作者比較滿意,寫完卻又有些後怕——這樣的主人公是不是會觸碰到某種出版忌諱?
不過既然故事已經寫完,也無所謂了,就像責編跟我說,「創作者還是要寫內心最想寫的故事,因為一定有一個聲音在召喚你。」
寫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有平臺可以發出來跟讀者分享,有人追讀,或許才應該是一個創作者最大的追求。
連載過程中,得到了很多讀者朋友的反饋,生活中的朋友也在認認真真地看,私下裡跟我探討,那些認識了十幾年、早已不再看小說的讀者重新開始看書,並且想盡辦法幫我拉票……這些都是對這個故事最大的肯定。
在所有評論中,爭論最多的就是張文華這個人物,所以寫這篇《後記》簡單聊一聊,絕非洗白,絕非解釋,只是談談創作感受。
張文華的罪惡是從十年前掩埋李萱源的「屍體」開始的,短短几分鐘做出的決定,成了他一生的夢魘,也成為最終給他行刑的絞繩。
他當時其實有更好的選擇,趕緊求救,事後證明李萱源在被掩埋的情況下依然沒死,如果他去求救,會有很大機率平安無事,這件事僅僅是一次意外,他雖有過失,卻不算犯罪。
但當時張文華選擇了把李萱源埋起來,假裝什麼都沒發生。他做出錯誤選擇是因為恐懼,恐懼的僅僅是辜負母親的愛。
他能明顯感受到母親愛他,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