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5 頁)
怎能見那汙穢之物。”玉清越說越激動言道。
“這些毛孩子,懂個啥嗎?在一起不瘋瘋鬧鬧的,我都覺得不正常了。”玉巖憨厚笑道。
“這次是被我所見,要是下次讓進香的女香客看到,這怎生是好啊?傳將出去,我龍虎山清譽何在?我等顏面何存啊?”玉清越說越激動了。
“不就瘋瘋鬧鬧一下嗎?至於這樣嚴重嗎?這人我已然放了,你乾脆將我也綁了吧?”玉巖也有些上火了。
“青雯,青嵐,將這地痞流氓,周遠峰給我綁起來,就算師父,恆陽真人在此,也攔阻不了我。觀中清譽,我誓死力保。”玉清儼然一隻發威的母老虎,怒髮衝冠,嚴聲厲喝道。
“誰敢上來?別怪我段本興不客氣,今兒我就力保於他,動他我就跟誰急,我留著還有用的,你們把他餓壞了,我找誰去啊?”玉巖怒氣言道。
“好啊,你啊,五師弟,段本興,去年出去抗海盜,這才一年就還俗了啊?你別忘了,你可曾還記得,你還有個道名叫玉巖嗎?”玉清歇里斯底狂吼道。
“二位,別吵了,都是同門師兄弟,何必為個小道,同室操戈呢?”二師兄玉濮,慌慌張張從院外進來,揮手言道。
玉濮,恆陽真人座下,第二弟子,俗名王隨安,古都西安人氏,寓意隨遇而安,有人曾暗中傳言,他乃王世充後人,當年爭奪帝位,兵敗而亡,其後人為避仇家追殺,投了這龍虎山,天師府中做道士,此人面相甚醜,尖嘴猴腮,一撮小山羊鬍須,左臉下角一顆大黑痣,讓人一下就聯想到,裝神弄鬼,糊弄百姓,生壇作法,騙人錢財的驅鬼道士。
由於王世充兵敗成寇,史冊並沒有太多摘,讓我們重溫下這一代梟雄,他是怎麼沒落致死的吧?
王世充先祖原為西域胡人。後因生活窘迫流落中原,祖父流亡過程中客死他鄉,其祖母為了養活自己的兒子,後下嫁霸城王氏,故亦改姓王也。
王世充,字行滿,隋朝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人氏,中國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與宇文化及命運相同,幾乎是同出一輒。
此人自幼打小喜好學習,經書歷史和諸家兵法,十多年寒窗苦讀,一本兵書常伴其左右,只為他日報效朝廷,臥薪嚐膽,當然也是沒有少吃苦頭。
長大成人後,時值災禍延年,民不聊生,各地皆揭竿而起,到處是叛黨與亂軍,山匪流寇佔山為王,統治者征斂無度,民夫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多列溝壑,骸骨遍及平野。黃河以北,千里荒蕪人煙,江淮之間,皆成沒人種植的荒地。加之旱澇不保收的災年,商人從中盈利,坐地起架,谷價猛增,百姓困苦不堪言表,飢寒交加。在這無法生存,朝不飽夕的時局下,各地農民均拿起鋤頭武器,均投奔起義軍,起義的隊伍約百十餘支,遍及全國,星星之火,亟待燎遠。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間,農民起義的風暴已席捲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在全國各地,興起的起義軍大小不下百支,參加的人數多達百萬之眾。後來,農民起義軍由弱變強,由零星匯為總存,匯成三支強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李密的瓦崗軍,一支是河北的竇建德軍,一支是江淮地區的杜伏威軍。其中最強大的便是李密領導的瓦崗軍。
王世充遂棄文從武,投身於軍營,到處討伐農民起義軍,開皇年間,因討伐起義農民軍,且巧舌詭辯,阿諛奉成,逢顏拍馬,在軍中混的風生水起,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官至江都宮監,頗為隋煬帝信任,後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以及河南山東一帶民變有功,聲望更高,並奠定其在河南地區的勢力。楊玄感率軍圍困東都洛陽,他曾帶勤王之師將其驅逐。
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所弒,擁秦王楊浩為帝。
王世充與元文都、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