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2/2 頁)
的贈禮&ot; ,古代埃及人更視尼羅河為母親河,尼羅河對埃及文明的產生和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自建立古文明後,就分成上埃及(南部)、下埃及(北部)兩部分,以孟斐斯古城(今開羅附近)為界。
古埃及文明是建立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的,象形文字的發明與湮滅,標誌著古埃及文明的開始與結束。
古埃及文明綿延三千餘年,與兩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相比,埃及較少受外敵入侵和民族變動之苦,古埃及居民自始至終屬於一個民族,按其語言系統所屬,稱之為哈姆人。後來西亞的塞姆人曾經一批批進入埃及,與哈姆人逐漸融合,但其時已近埃及文明末期。
尼羅河流域,由於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早在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埃及人在阿姆拉文化時期已處在軍事民主制時代,緊靠於文明門檻的邊緣了,出現了較大的城鎮。緊接著,很快在格爾塞文化時期,出現了最早的奴隸制小國,希臘人稱之為&ot; 諾姆&ot; ,中譯為&ot; 州&ot; ,在下埃及尤其以涅伽達和希拉康波里為代表。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標誌和徽章,都崇拜自己城邦的保護神。
這些諾姆國家形成之後,便開始它們的爭霸和統一戰爭。涅伽達和希拉康波里首當其衝,很快便佈下了戰火的煙雲。開始涅伽達曾一度佔領希拉康波里,但後來涅伽達失去了獨立,成了希拉康波里的附庸。
後來,各小邦紛紛結成聯盟,參與爭戰。聯盟各邦都保有相對的獨立性,在交戰中各邦都打著自己的旗幟,旗上的影象如獅子、鷹、朱鷺等就是各邦的標誌。&ot; 戰場調色盤&ot; 就曾描繪獅州聯合鷹州和鷺州結盟對三角洲各邦作戰,俘獲了許多居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