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2 頁)
和巴勒斯坦的歸屬問題。戰後的拉美西斯二世曾多次企圖重新奪回巴勒斯坦。在其當政第八年,他率軍大舉進攻西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反叛的城市。第10年,拉美西斯二世重又推進到腓尼基地區,鞏固了腓尼基南部沿海。
到公元前1284年,西臺國王哈土西里三世迫於東部正在崛起的亞述王國的威脅,向埃及提出締結和約的要求,並派出使者帶著刻有自己印章的和約草案拜見了拉美西斯二世。因長期徵戰,埃及國內財富損耗極多,再加上本國兵員減少,僱傭兵越來越多,戰爭很難繼續,因此,拉美西斯二世同意了西臺的建議,也擬定了一份和約草案送往西臺。最初的兩份草案都鑄在銀板上,以西臺文寫成,後來又譯為阿卡德文,但這兩份草案早已失傳。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和約條文都是寫在泥版上的契形文字譯文。這是歷史上流傳至今的最早一份和平條約。
條約規定,埃及和西臺重新劃定疆界。包括卡捷什、阿穆路、烏伽裡特及其南部沿海鄰邦西雅努等在內的敘利亞大部都歸西臺所有;只是在地中海沿岸,埃及佔領區向北推進了一點;兩國從此之後不再為敵;在遭到第三國侵犯或發生人民起義時,相互提供軍事援助,引渡各自的逃犯等等。為了鞏固埃及與西臺的同盟,拉美西斯二世娶了哈吐西里三世的女兒為妻。
自和約簽訂之後,兩國再也沒有交戰。不過,西臺在東部的亞述王國,以及西部所謂的&ot; 海上民族&ot; 的衝擊下,國力迅速衰落。公元前1200年之後不久,印歐人的一支伊裡利安人闖入小亞細亞,顛覆了西臺王朝。埃及在拉美西斯三世時期,雖然頂住了&ot; 海上民族&ot; 的衝擊,但其國勢也已日薄西山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