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詩詞歌賦(一)(第1/2 頁)
說起清婉的母老師,她對清婉的性格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清婉的自尊心變得越來越強烈。這與母老師的教導方式密不可分。
母老師總是強調要學會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而不是依賴他人。這種教育理念深深地印在了清婉的心中,成為她日後為人處世的準則。
除此之外,母老師還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文學素養。她讓每個同學都買了一本《千家詩》,為同學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古詩詞世界的大門。
從此之後,清婉開始接觸到那些優美的詩句,感受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這些詩詞不僅豐富了她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她的情操,讓她的心靈得到了滋養。
在這個過程中,清婉逐漸愛上了閱讀和寫作。她開始用文字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將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
母老師給同學們講述:《春日偶成》是由宋朝詩人程顥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源於作者在一個春日裡出門遊玩,在遊玩的過程中,他被周圍美好的景色深深吸引,並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最終創作出了這首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詩篇。作者是宋代理學家,他還有個弟弟,在當時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儒。“程門立雪”,就是在講有人拜訪程顥的弟弟程頤的故事。
而對於清婉來說,看到的是一幅春遊圖。北方小城的春天,新柳吐綠的時候,曠野中野花點點,風兒輕輕,陽光將整個曠野塗上淺淺的金色。每當清婉誦讀這首詩的時候,清婉的心,都會隨著它暢遊在春風裡,尋蝶逐柳,美不勝收!《春日偶成》成為了清婉心靈深處最珍貴的詩詞。
清婉時常在春天的新綠裡想起《春日偶成》這首詩,彷彿自己就是那位在春風裡漫步的詩人,而自己恰恰是青春年少,在春風裡沉醉。
清婉喜歡這句“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詩中的春日,雲淡風輕,陽光溫暖,清婉也喜歡在這樣的日子裡,漫步在花叢柳間,感受著春風的輕撫。她看著路邊的花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盛開,五彩斑斕,爭奇鬥豔。她忍不住伸手去觸控那些嬌嫩的花瓣,感受著它們的柔軟和芬芳。
當讀到“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清婉知道,很多人都不理解她為什麼會喜歡在春天裡漫步,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但是清婉並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她覺得在春天裡漫步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與自然親近的方式。她喜歡聽著鳥兒的歌聲,看著蝴蝶的飛舞,感受著生命的美好。
清婉覺得自己就像詩中的詩人一樣,雖然已經青春年少,但是依然保持著一顆純真的心。她喜歡在春天裡尋找那些美好的事物,喜歡在春風裡放飛自己的夢想。她相信,只要自己保持著這份純真和熱情,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春天是一個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季節,清婉希望自己能夠像春天裡的花朵一樣,綻放出自己的美麗和光芒。她也希望自己能夠像詩中的詩人一樣,用自己的筆觸,描繪出春天的美好和溫暖。
清婉在讀到《秋夕》這首詩時候,看到一些對詩的解析: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作,描繪了一個形單影隻的宮女形象。但這鮮活的形象,讓清婉感覺別有一番意趣兒:在七夕這個特殊的夜晚裡,那位宮女孤獨地仰望著銀河兩岸的牛郎和織女兩顆星星,心中充滿了對愛情的嚮往和渴望。而當她感到無聊的時候,則會不時地用手中的小扇去撲打那些飛舞的螢火蟲,試圖以此來打發時間並緩解自己內心深處的孤寂之情。但在清婉眼中看到的是,天上亮亮的牛良織女星,一條淺淺的銀河。團扇翩翩,螢火蟲在扇子周圍飛舞。納涼在夜晚,別是一番悠閒滋味呢!
這首詩本身就像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動畫片,每一句都描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畫面。這些畫面不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