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寵辱若驚(第2/4 頁)
上不斷前行,共同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
帛書版《道德經》第十三章譯文:
受到寵愛和遭受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大的禍患等同於自身生命一樣看重。什麼叫受到寵愛和遭受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呢?受寵本是卑下的事,得到它會感到驚恐,失去它也會感到驚恐,這就叫受到寵愛和遭受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什麼叫把大的禍患等同於自身生命一樣看重呢?我之所以有大的禍患,是因為我有自身,如果我沒有自身,我又會有什麼禍患呢?所以,以珍視自身的態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以愛護自身的態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比如說,在學校裡,有個學生平時成績一般,突然得到老師的特別表揚,他可能會感到很驚喜,甚至有點不知所措;而如果下次因為一些原因又失去了這種表揚,他又會覺得很失落,心情大起大落,這就是寵辱若驚的體現。再比如,一個人在工作中非常在意職位的升降,一旦升職就興奮異常,一旦面臨降職的可能就焦慮萬分,把這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這就是把禍患等同於自身的表現。然而,像那些偉大的慈善家,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和財富都奉獻給了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以愛護天下人的態度去做事,這種無私的精神就值得人們將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他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透過這些事例,我們能更直觀地理解這一章所表達的含義,明白我們應該以更豁達的心態看待寵辱和自身,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情況。
帛書版《道德經》第十三章白話文:
受到寵愛或侮辱都容易內心驚動,把大的禍患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什麼叫寵辱若驚呢?受寵其實是低下的,得到寵會內心驚動,失去寵也會內心驚動,這就叫寵辱若驚。什麼叫貴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會有大的禍患,就是因為我有自己這個身體,如果我沒有這個身體,我又會有什麼禍患呢?所以,能夠以重視自己身體那樣的態度去對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給他;能夠以愛護自己身體那樣的態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比如說,在職場中,有些員工被領導表揚了就特別興奮激動,一旦被批評了就情緒低落,這就是寵辱若驚。就像一個銷售人員,這個月業績突出得到獎勵就喜不自禁,下個月業績下滑被領導談話就焦慮不安。又比如,有些人總是擔心自己生病、遇到意外等,把這些潛在的危險看得無比重要,彷彿時刻都在威脅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貴大患若身。而那些偉大的政治家,他們心懷天下,把天下人的利益看得如同自己的利益一樣重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像焦裕祿,他為了蘭考人民無私奉獻,這種精神就是以貴身的態度對待天下,所以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尊敬,人民也願意把希望寄託在他這樣的人身上。
帛書版《道德經》第十三章故事情節:
故事(一)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年輕的臣子。他在朝堂之上,因一次出色的諫言而受到了君王的寵愛,一時之間,他欣喜若狂,走路都帶著風(寵為下,得之若驚)。然而,好景不長,後來因一次小小的失誤,他又遭到了君王的冷落和斥責,他頓時陷入了極度的痛苦與驚恐之中,彷彿天都要塌了(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這位臣子整日憂愁,覺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黯淡,大的禍患彷彿一直籠罩著他,因為他將自身的榮辱看得太重,如同生命一般(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但在這國度中,還有一位智者。他心懷天下,將自己與天下緊密相連。他不貪戀榮華富貴,也不畏懼艱難險阻,一心只為了百姓的福祉。他以珍視自己生命般的態度去對待天下,百姓們都對他無比敬重,君王也放心地將許多重要事務交予他處理(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