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竹舍拜訪(第2/2 頁)
宮行醫那麼簡單。大唐的皇帝可比隋文帝和隋煬帝有理想多了,他更希望孫思邈能入朝為太醫署效力,同時和當時的醫官醫士們一起推動大唐醫教和醫行的進步。只不過人間清醒如孫思邈,他對當下將要面對怎樣的景況是心知肚明的。
隋唐的醫學發展雖然相較之前的朝代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當下的醫官醫士們仍以師徒單傳為主,又喜分門別派、私藏秘術。醫術尚好的醫者都在山野,官場裡的醫仕們不是外強中乾就是唯唯諾諾,且時下世間庸醫當道、騙子盛行,要不怎麼會有“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種嘲諷口號的盛傳呢?建立太醫署,廣推醫學傳承,看似美好,實則不然。歷史的車輪是很難被一個人撬動的。所以,孫思邈一次次稱病不出,非不願也,乃不能也。子芩能深深地體會到孫思邈的無奈,畢竟已經在十常齋和師父一起生活了一兩年,師父的為人和見地,她還是十分認可和敬佩的。
“好,那就勞煩二位殿下代為轉達孫某的謝意。”子芩還在走神,就聽外面傳來孫思邈送行的聲音。她起身走到門邊,恰好與李承德的眼神對視上。李承德遠遠地朝她點了頭,她尷尬地一笑,也點了下頭回應。
,!
“神仙道醫,我走啦!晚些再來看你!”李承道大聲喊道,揮手作別。
子芩更是尷尬地以笑回應,心中默默感慨著:莫非你們這個年代的小男生都是這麼早熟的嗎?但轉念又一想,也對,唐朝人的平均自然壽命也就不足六十,還不說每每戰亂和疫情死去的那些人了,更別說他們這些生而為王公貴胄的孩子,天天撕逼、打架、宮斗的,能活到束髮及笄之年都不容易。要是都像現代人那樣過了三十歲還不著急結婚、生孩子,那說不定唐朝以後就沒有以後了。
想到這兒,子芩忽然想起現在的時間離武德九年越來越近,她的心底忽然生出一絲悲涼。但很快她又使勁兒擺了擺頭,喃喃默唸道:“生死有命,非禮勿作;富貴在天,非禮勿取。”
“人都走了,你們都出來吧。”孫思邈遠遠地招呼一聲,看見一地的荔枝皮兒,似乎很鄙視這群沒出息的徒弟。
回程的馬車上,李承德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像在認真地思考些什麼。李承道倒是正美滋滋地擺弄著他的漆木食盒,甚是愉快。送來了一些宮裡的果子、糕點,又帶回來一些奇奇怪怪的“十常齋特產”。先不說這一盒子美食了,就單說這一罐“太白山菊花茶”,定能令阿孃和長兄喜笑顏開。
“哼,哪有送人東西還以物易物的道理。”李承德看見李承道歡喜的樣子,陰陽怪氣道。
“我自是沒有三弟八百個心眼子。”李承道白了李承德一眼,蓋好食盒,生怕被他看少了一塊。“三日前你我明明一同出發,你卻私下命人遲兩天快馬送來冰儲荔枝。這一局就算是你贏了也不光彩。”
“喂喂,願賭服輸。“李承德伸出一隻手,索要戰利品。“管它光不光彩,贏就行了。”
他們果然在用子芩的喜好打賭。從臨走時那一地的荔枝皮兒就可以看出,顯然是荔枝贏了。李承道極不情願地解下自己腰間的佩玉,依依不捨地遞給李承德,道:“你要是能把這個心思用在治學上,就不用阿孃天天為你念經了。”
“阿孃的經還是為你念得多些吧。”沒有了十常齋的人看笑話,李承德嘴上可不會再讓著他。
“哎~”李承道用胳膊懟了懟李承德,問道:“我看你甚是:()唐醫起居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