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太痛了!(第1/2 頁)
之所以不是尚書省,和門下省,那是有緣由的。
知道大唐上一個尚書令的是誰麼?
答案是:李世民。
沒錯,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曾擔任過尚書令,自他之後,尚書令之職便空置無人,而實際掌官便是左右僕射,連宰相之列都不是。
這個位置根本就配不上岐王,如果將岐王放在這個位置,那便不是賞賜,而是羞辱了。
而門下省也同樣,職權太小,不入朝堂中樞要職,不足以與三司抗衡。
一直以來,蘇銘的設想便是用中書省來抗衡三司,遏制李嗣源的財權,捏住他的錢袋子,不讓他掌握財權,就能限制住他的軍事勢力。
沒錢,就不能徵兵,不能練兵,不能招兵買馬,收買官員以及將領。
這一招,是釜底抽薪,更勝過千軍萬馬。
有了中書省制衡三司,任圜就不能將國庫當做李嗣源的提款機,予取予求,甚至,若是等時機到來,蘇銘清查國庫,事後追究,三司肯定禁不住查,屆時,將士又一個籌碼與把柄。
聽到天子要讓岐王當中書令,執掌中書省,朝中百官驚駭莫名,眼裡浮現出濃濃的恐懼之色,彷彿已經看到了未來朝堂腥風血雨。
洛陽,已經有一個晉王了,若是再入一個岐王,他們鬥起來,境況將是何等慘烈。
想到這裡,百官便不寒而慄。
而另一邊,李嗣源心中卻感到驚恐,甚至是害怕。
昨天,他與心腹手下在府中議論了許久,推演過很多情況,他猜測天子要針對他,針對任圜,安重誨,以及李從珂等人,甚至他也做好了反制的準備。
但他沒想到,天子發難的第一招,竟然不是針對他們,而是提拔岐王,衝他來了。
沒錯,聽到蘇銘這句話,李嗣源就明白,為何岐王要獻龍泉寶盒,為何要質問群臣,這些都是為這一步做鋪墊,提拔岐王入朝,限制自己的權利才是天子真正的目的。
瞬間,他抬起頭,看著丹陛之上的蘇銘,內心湧現出深深的寒意。
一直以來,天子都在不斷重新整理自己對他的認知,他也從未小看過天子,只是一直以來,沒有太多針對的手段,現在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卻被當頭一棒。
這一棒,將他徹底打醒了。
往後,他的對手將不是天子,而是站在自己面前的岐王。
剛剛,他承認了龍泉寶盒的真實,百官也沒有反對質疑,那岐王獻上龍泉寶盒便是極大的功勞,怎麼賞賜都不為過,將岐王從鳳翔提到朝廷任職也是在情理之中。
剛剛他們沒有質疑,現在更不能反對。
有功必賞,有過當罰,這是朝廷的規矩,即便很多時候這個規矩被踐踏,那也是規矩,容不得臣子置喙。
此前,天子從輕處罰了禮部官員,並未深究罪責,朝臣樂意如此,況且,從輕處罰也是罰,一切都是形式而已,只看天子之意與群臣意願。
現在岐王有功,天子獎賞,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一個朝廷連賞罰分明都做不到,長此以往,國不將國,文官貪錢,武將惜命,無人效忠,社稷不存矣。
現在,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天子賞賜岐王,群臣無法反對,不能反對,尤其是他李嗣源,更不能反對。
因為,他如果要反對,首先他自己就站不住腳,因為,他也是諸侯王,也是節度使,他能在朝堂任職,憑什麼岐王不能。
他能憑藉從龍之功擔任大將軍,為什麼岐王不能憑藉獻寶之功擔任中書令。
有些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說,尤其是在這眾目睽睽之下,他更不能表達意見。
此刻,李嗣源感到臉上傳來火辣辣的痛感,好似被人狠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