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勢變化再權衡(第2/3 頁)
起了一股強烈的民意,那就是希望蘇晴能夠登基為皇。
原來,在蘇晴掌控朝局的這段時間裡,她所推行的減免賦稅、開倉放糧、加強治安等一系列利民舉措,讓百姓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而且,她嚴厲打擊那些貪官汙吏、奸佞之臣,讓百姓們看到了朝廷清明的希望,心中對她越發敬重和愛戴。
百姓們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紛紛議論著,覺得蘇晴雖是女子,可她的能力和品德遠勝那些皇子們,若她能登上皇位,那必定是天下之福。這股民意越傳越廣,越聚越強烈,甚至有不少地方的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聯名上書,請求朝廷讓蘇晴登基為皇。
這些聯名上書先是送到了當地的官府,地方官員們看到如此多的百姓意願,也不敢怠慢,便一級一級地往上呈遞,最終都匯聚到了京城朝堂之上。
大臣們看著那堆積如山的請願書,心中十分震驚,他們沒想到百姓們對蘇晴的支援竟達到了如此程度。一些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推舉蘇晴的大臣,此刻心中也開始動搖了,覺得既然民意如此,或許真的可以順應民心,讓蘇晴登上皇位。
後宮之中,妃嬪們聽聞了民間的這股呼聲後,也都感慨萬千,她們深知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蘇晴能得到這般認可,那必定是有她的過人之處。
蘇晴得知此事後,同樣大為驚訝,她沒想到自己只是做了些分內之事,卻在百姓心中留下了這麼深的印象,贏得了如此多的支援。可她心中依舊覺得女子登基不合規矩,不願接受這等民意,只是她也知道,此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必須得想個妥善的辦法來應對了。
蘇晴看著那一封封飽含著百姓殷切期盼的聯名上書,心中滿是感動,可同時也越發為難起來。她深知這皇位並非自己所能輕易接受的,即便有再多的民意支援,可傳統的觀念和祖宗的規制就像兩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蘇晴再次召集了大臣們,看著眾人,她一臉誠懇且無奈地說道:“諸位大人,本宮看到了百姓們的這些請願書,心中著實感動不已,感激大家對本宮的認可與厚愛。可這皇位之事,關乎重大,本宮實在是不能應允啊。女子登基,從古至今,鮮有先例,咱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民意,就打破了這千百年來的規矩呀。”
一位大臣勸說道:“貴妃娘娘,民意不可違呀,百姓們如此期盼,說明娘娘您深得民心,這是難能可貴的。規矩雖是祖宗所定,但時代在變,咱們也應順應時勢,做出改變才是。況且娘娘您若登上皇位,必定能讓朝廷更加繁榮昌盛,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這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蘇晴微微搖頭,說道:“大人,本宮明白您的好意,可本宮若真的應下此事,那日後怕是會招來更多的非議,不僅朝廷內部會有人不服,恐怕周邊的國家也會藉此對我朝指指點點,說我朝違背常理,到時候,這對我朝的安穩和聲譽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啊。”
其他大臣們聽了,也覺得蘇晴說得有道理,一時之間,眾人都陷入了沉默,不知該如何是好。畢竟一邊是洶湧澎湃的民意,一邊是難以逾越的傳統觀念,想要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實在是太難了。
而此時,幾位皇子聽聞民間的呼聲越發高漲,都希望蘇晴登基,心中更是焦急萬分,他們覺得自己的皇位之夢似乎越來越渺茫了,可又無計可施,只能在背地裡乾著急,期望著這股民意能儘快平息下去,或者蘇晴依舊堅持推辭,讓皇位的歸屬能再次回到他們幾人之間。
就在蘇晴陷入兩難境地,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洶湧的民意和大臣們的勸說之時,太后出面了。太后這些日子也聽聞了民間的呼聲以及朝堂上關於蘇晴登基的種種爭議,她經過深思熟慮,覺得蘇晴確實是當下最合適的皇位人選。
太后將蘇晴召到了自己的寢宮,看著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