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建校尋援助(第1/2 頁)
陳默佇立在劉家屯小學的校門前,眼前的景象讓他心中翻湧著複雜的情緒。學校的圍牆東倒西歪,多處坍塌,殘垣斷壁之間雜草肆意瘋長,像是在靜靜訴說著被歲月遺忘的淒涼與無奈。校園裡的幾間教室猶如風燭殘年的老人,搖搖欲墜。屋頂的瓦片缺了大半,每逢下雨天,屋內便成了一片泥濘的世界,潮溼的氣息瀰漫不散。牆壁上的裂痕觸目驚心,仿若一張張飢餓的大口,似乎下一秒就要將這脆弱的建築徹底吞噬。操場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塊和水坑,高低不平,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那籃球架更是簡陋得讓人唏噓,僅僅是兩根碗口粗細的杉木上釘著幾塊木板,再裝上一個鏽跡斑斑、搖搖欲墜的籃球筐,兩根木樁歪歪斜斜地立在那裡,好似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頑強地堅守著最後的一絲尊嚴。
然而,陳默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的退縮與畏懼,反而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與執著。他心裡清楚,這所學校是孩子們改變命運的希望之光,不管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鐵了心要讓這裡重新煥發生機。
陳默首先找到村長,開啟了漫長的說服之路。他從孩子們的未來談到村莊的發展,從教育的重要性談到改變命運的可能,言辭懇切,情真意切,那些話語就像冬日裡的暖陽,一點點溫暖了村長的心。村長最終被他的誠意打動,點頭答應發動村民,為修建學校出一份力。
但這僅僅是個開始。當陳默挨家挨戶勸說村民捐款捐物時,才發現困難遠超想象。有的村民滿臉疑惑,皺著眉頭說:“咱們自己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哪還有閒錢去修學校啊?” 還有的直接擺擺手,不耐煩地拒絕:“這事兒別來找我,我可幫不上忙。” 甚至有個別村民對他冷嘲熱諷:“就憑你,能把這學校修好?別瞎折騰了!” 面對這些質疑、拒絕和嘲諷,陳默心裡也難免失落,但他沒有放棄。他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解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教育改變命運的故事,真誠地懇請大家為孩子們的未來考慮。
有一次,陳默去一位獨居老人家裡勸說。老人生活貧困,家中幾乎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陳默剛表明來意,老人便紅了眼眶,無奈地說:“孩子,我也想幫,可我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陳默看著老人簡陋的家,心裡一陣發酸,但他還是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說:“您的心意就是最大的支援。” 從老人家裡出來,陳默望著村子裡的破舊房屋,暗暗發誓一定要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
在他鍥而不捨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村民被他的精神所打動。大家開始放下顧慮,紛紛慷慨解囊,你捐一點錢,我出一些物資,為修建學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村民們的大力支援下,劉家屯小學的重建工作迅速展開。施工隊伍開進了校園,他們首先拆除了那些危險的舊建築,然後按照學校的標準重新規劃設計。嶄新的石木結構教室拔地而起,寬敞明亮的教室讓孩子們心情愉悅。校園裡還修建了平坦的操場,增添了嶄新的籃球架,孩子們終於有了盡情玩耍和鍛鍊身體的好去處。
學校重建期間,陳默始終堅守在現場,監督工程進度和質量。他和工人們一起忙碌,搬運建築材料時,陳默扛起三袋水泥,略顯吃力地走向施工點,旁邊的工人師傅老張見狀,趕忙伸手幫忙搭了一把,說道:“陳老師,這活兒重,你悠著點。” 陳默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著回應:“張師傅,我能行,看著這學校一點點建起來,累點也開心。” 攪拌砂漿時,陳默手法生疏,工人小李打趣道:“陳老師,這攪拌可有講究,不是光使力氣就行,來,我教你。” 陳默虛心地跟著學習,說道:“多虧有你們這些專業的師傅,不然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討論施工細節時,陳默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教室的採光可以再最佳化一下,讓孩子們能在更明亮的環境裡學習。” 經驗豐富的王工點頭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