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魚雷存在的問題(第1/3 頁)
背景說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面臨著mark 14魚雷的重大問題,這是當時標準的反艦武器。儘管被設計為一種先進的武器,mark 14魚雷有幾個故障嚴重阻礙了它的效能。問題包括比設定深度更深,導致它們從目標下方透過,磁性雷管過早起爆,以及接觸雷管在擊中目標時受到干擾。這些缺陷導致許多魚雷要麼沒有擊中目標,要麼在撞擊時沒有爆炸,在潛艇艇員中造成信任危機。
問題最終可以追溯到多種因素,包括故障的磁性和機械啟動器以及不準確的測試條件,無法準確模擬戰鬥場景。例如,機械起爆器有沉重的點火針,在高速下無法有效工作。由於魚雷費用昂貴和沒有靶船進行試驗,不願進行實彈射擊試驗,使這些問題更加嚴重。
潛艇指揮官報告了這些問題,導致調查和隨後的修改。mk 14的下入深度問題透過一個新的深度控制閥得到了解決。在多次嘗試使磁雷管變得可靠後,人們最終放棄了磁雷管,轉而採用接觸機構。接觸式雷管中笨重的點火銷被一種較輕的金屬合金取代,這種合金在珍珠港被擊落的日本飛機的螺旋槳葉片中發現,這種合金減少了摩擦,並允許適當的引爆。
在這些改變之後,馬克14魚雷的可靠性顯著提高,從戰爭中最糟糕的武器之一轉變為更可靠的武器。這些改進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但美國潛艇艦隊終於擁有了一種可靠的魚雷,這種魚雷一直服役到冷戰時期,直到1980年。)
正文:弗萊徹首先想到改進的就是美國海軍的魚雷,這是一項關鍵的任務,旨在提高海軍的攻擊穩定性,他可不想開戰後魚雷繼續被手底下計程車兵戲稱為“動能鐵棍”。
然而,他很快意識到,美國海軍面臨的魚雷問題不容小覷。其中,mark 13魚雷和mark 14魚雷的不穩定性問題特別引起了他的關注。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主要使用的航空魚雷是mark 13魚雷。這種魚雷在二戰中被廣泛用於美國海軍的艦載飛機和潛艇。它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擊沉日本軍艦和潛艇等敵人目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這裡科普一下:
美軍在二戰期間使用了多種型別的魚雷,包括航空魚雷、魚雷艇魚雷和驅逐艦魚雷。這些魚雷在設計和用途上有一些區別。
航空魚雷:航空魚雷是專門設計用於被艦載飛機投放的魚雷。它們通常較大,具有足夠的飛行穩定性,以便在從高空投放後能夠進入水中。航空魚雷的尺寸和重量相對較大,通常比其他型別的魚雷更長、更寬,以適應艦載飛機的承載能力。它們通常具有獨特的引爆機制,以確保在水中擊中目標時能夠爆炸。航空魚雷在艦隊行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用於攻擊敵方艦隊和潛艇。
魚雷艇魚雷:魚雷艇魚雷是為了魚雷艇(一種小型快速船隻)而設計的魚雷,用於進行沿海和近海的襲擊。它們通常較小,具有高速和機動性,以便在接近目標時保持隱蔽性。魚雷艇魚雷可以攜帶在小型艦艇上,這些艦艇在戰術上非常靈活,適合在夜間或突襲時發動襲擊。這種型別的魚雷通常設計成可以潛入淺水區,用於攻擊停泊在港口的敵方艦船。
驅逐艦魚雷:驅逐艦魚雷是為了裝備在驅逐艦這類大型軍艦上的魚雷,用於執行廣泛的海上任務。它們通常較大,具有較長的射程和更大的爆炸威力,以應對各種目標。驅逐艦魚雷通常被用於攻擊敵方艦隊、護衛任務和防禦任務,具有多功能性。這種型別的魚雷通常需要大型軍艦來運載和發射。例如潛艇和驅逐艦。
總的來說,這些不同型別的魚雷在設計和用途上有所不同,它們被用於滿足不同的軍事需求和戰術目標。每一種型別的魚雷都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優勢,以適應特定的戰鬥情境。
在二戰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