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教學風雨(第2/3 頁)
時間。有一次,陳默組織孩子們進行一場小型的科學實驗展覽,邀請家長們前來觀看。一位家長皺著眉頭對他說:“老師,你教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有啥用,還不如讓孩子們多幹點活。” 陳默耐心地解釋道:“叔叔,這些實驗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動手能力,對他們以後的發展很有幫助。” 儘管他費盡口舌,但家長們的質疑聲還是時有傳來。有的家長甚至在農忙時節,直接把孩子叫回家幫忙幹活,導致孩子缺課。陳默只能一家一家地走訪,和家長們深入交流,向他們講述教育改變命運的真實故事,讓家長們逐漸認識到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重要性。
但陳默沒有放棄,他積極與家長們溝通交流,定期舉辦家長教育講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他們介紹現代教育理念和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漸漸地,一些家長開始轉變觀念,對陳默的教學工作給予了更多的支援和配合。有位家長主動找到陳默,說:“老師,我以前不懂,現在明白了,你就好好教孩子,我家那小子要是不聽話,我來收拾他。”
在學校內部,陳默也面臨著一些同事的質疑和壓力。部分老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對陳默的創新做法表示擔憂。他們認為這樣會打亂原有的教學秩序,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有一位資深教師在教師會議上公開表示:“我們一直都是這麼教的,學生的成績也還算穩定,沒必要搞這些新花樣。” 陳默則在會上誠懇地分享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和在其他學校取得的成果,他說:“傳統教學有其優點,但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嘗試新的方法來更好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在陳默的堅持和努力下,一些年輕教師開始被他的熱情和理念所打動,主動加入到他的教學創新實踐中來。他們一起探討教學方法,互相觀摩課堂教學,共同進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默的努力開始在孩子們身上顯現出成效。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和好奇。在一次全縣的綜合素質測評中,青龍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在多個專案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讓全校師生和家長們都大為驚喜。原本在語文寫作方面較為薄弱的孩子,能夠寫出富有想象力和真情實感的文章;數學成績也有了顯著提升,一些孩子還在數學競賽中獲得了獎項;在英語口語表達上,孩子們不再羞澀膽怯,能夠流利地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和演講。
在這個過程中,陳默還積極爭取外界的支援和幫助。他聯絡了自己之前所在的重點學校以及一些教育公益組織,為青龍鎮中心小學募集了大量的圖書、文具和教學裝置。嶄新的桌椅被搬進了教室,多媒體教學裝置讓孩子們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畫面,豐富的圖書資源為他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
陳默在青龍鎮中心小學的支教經歷,就像一場風雨中的堅守與前行。儘管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智慧,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知識的天空,也在這片偏遠的教育土地上,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等待著它們在未來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改變這裡的教育面貌持續貢獻力量。他組織了校園文化節,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才藝和學習成果,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他還帶領孩子們走出校園,去附近的自然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拓寬他們的視野。在陳默的努力下,青龍鎮中心小學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了當地教育改革的一個亮點,吸引了周邊學校前來觀摩學習,為更多偏遠地區的教育發展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和模式。
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對知識的探索欲,陳默又策劃了一場 “知識挑戰賽”。他把孩子們分成小組,提出各種涵蓋不同學科知識的問題。比賽過程中,孩子們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小手舉得高高的,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問題。“老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