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頁(第2/3 頁)
;毛&rdo;嗎?
那一張一張都是人民的血, 人民的汗。
也是人民的意志!
中國人民還陸續派出慰問團到前線慰問自己的子弟兵。
1951 年1 月,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決定組織中國人民慰問
團前往朝鮮, 慰問在朝鮮前線英勇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
人民軍。
1951 年4 月, 第一屆中國人民慰問團由總團長廖承志、副總團
長陳沂、田漢率領, 由8 個分團575 名各界代表和文藝工作者組成,
直接把全國人民捐獻的1093 面錦旗、420 餘萬元慰問金、2000 餘
箱慰問品及15000 多封充滿深情的慰問信, 送到子弟兵的手中。
為給前線的戰士們演出, 慰問團曲藝服務大隊副大隊長、天津
市著名相聲演員常寶坤, 隊員、天津市著名琴師程樹棠遭遇敵機轟
炸, 光榮殉職。
慰問團回到祖國, 分別奔赴全國2050 個縣進行匯報演講, 把
前線將士們的故事廣為傳揚, 激勵著後方人民更加努力地恢復生
產, 支援前線。
第二屆慰問團由劉景範為總團長, 陳沂、李明灝、胡厥文、周欽
嶽為副總團長, 規模比第一屆大了一倍, 有9 個分團1097 人, 代表
性也更為廣泛, 還包括了宗教界、海外華僑及少數民族代表。
他們到達朝鮮時, 上甘嶺戰役正在激烈進行。
慰問團第二分團來到五聖山前線, 他們一定要到前沿去看自
己的子弟兵是怎麼打仗的, 而秦基偉軍長出於安全考慮把他們攔
住了。
雙方爭執不下。
最後達成協議, 讓兩位代表‐‐‐工業勞動模範牛汝森和作家
陸柱國在前沿觀察所用望遠鏡看前邊打仗。
兩人一看就落淚了。
邊看邊哭, 最後索性嚎啕起來。
陸柱國說我不走了, 我要留在這裡, 把上甘嶺的英雄們寫成小
說, 讓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們是些什麼樣的人, 是為什麼
在打仗, 是在怎樣的條件下打仗, 是怎樣打贏的這些仗。
這位青年作家走遍了參戰的每一個連隊, 噙著眼淚聽取了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