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泰昌大廈B座詳情 > 第63章 早朝改制(一)

第63章 早朝改制(一)(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精靈:開局撿漏玉蟲石板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崩壞世界的守護者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二喬,咱倆稱呼各論的好不好崩鐵:阿哈跟你心連心黑神話,不通關就滅世?我來助你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年代:四合院裡的情報員三國軍神漢末三國之北疆幽冥HP白薔薇與劍重生50年代帶著妹妹吃飽穿暖四合院:災年屯糧心不慌穿越古代捲入皇室震驚!主神老婆竟是我自己飄飛的殘葉被挖根骨後小可憐成了掌門心尖寵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

按照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的傳統,由皇帝和上百名官員共同參加的早朝無疑是處理小事的大會。

說得準確一點,在絕大多數時候,早朝基本什麼事情都不會處理。它存在的意義只是把之前已經決定好的事情拿出來照本宣科,讓皇帝再點一遍頭。

早朝的傳統跟其他很多傳統一樣,起於開國皇帝朱元璋。太祖創業伊始,勵精圖治,又不願意放權想把一切事情都抓在自己手上,故而規定朝廷各部有一百八十五種事情必須面奏皇帝。

如果只有上午,恐怕得從天不亮奏到炎天光。所以,為了不讓朝廷各部一上午只奏事,朱元璋很貼心地在早朝外另開了午朝和晚朝,以方便大家在領旨後及時辦公、及時上奏。

事情在正統皇帝朱祁鎮的登基之後發生了第一次重大的改變。朱祁鎮九歲即位,遠沒有太祖那種鐵打鋼煉的精力,所以朝中另設新規,早朝以呈報八件事為限,而且要求奏疏在前一天以書面的形式送達御前。

此例一開,“決後再奏”便取代“面奏待決”成了新的規矩。

之後經過百年、數代的簡化,太祖定下的御前陳奏已然流於形式:早朝不集於正殿、撤除大漢將軍林立兩側的排場、駿馬馴象朝前嘶鳴的儀仗也全部減免不用。

可即便簡化如此,早朝仍是一個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這種折磨不僅是對皇帝,更是對百官。

皇帝就在自己家裡上朝,走不了幾步路就能開始垂門聽政,因此就算要早起,也可以比臣子們晚一些。但官員們天不亮就得起床,跑到宮門口讓糾儀官盯著。不說咳嗽、吐痰,就連沒站穩打了個趔趄也得被參上一本。

所以,在堅持了兩個月後,朱常洛決定體恤官員們的苦痛。

“這都快散衙了。”內閣首輔方從哲的面前擺著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前不久遞來的條子。

“是要草擬聖旨嗎?”次輔葉向高放下手上的毛筆,看向主座。

“是。”方從哲苦笑一聲。“是”字被他拖出了嘆音。

“咱們的方閣老年紀大了,體諒一下。”劉一燝奮筆疾書間仍不忘嗆方從哲兩句。

“聖意,改每日早朝為每旬初早朝。早朝不單宣各部、各司事。”換言之,以後只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一、廿一這三天舉行早朝。而且只宣讀那些有必要讓所有官員都知悉的事情。

這比當初張居正為年幼的萬曆皇帝專門制定的,每旬逢三、六、九日早朝的規矩還要寬鬆得多。

方從哲瞥了劉一燝一眼。然後附和似的說道:“我確實是老了,所以這道聖旨就勞煩劉閣老主筆吧。”

聽到方從哲的話,劉一燝手上的筆狠狠地顫了一下。就是這個錯誤,導致他不得不重新謄寫桌上這封即將完成的文書。“什麼?”

“我年紀大了,恐精力不濟,無法完成這道重要的聖旨,所以就勞煩劉閣老你代為主筆吧。”方從哲一臉疲態,聲音聽起來彷彿蒼老了許多。

“對啊,劉閣老確實年富力強。今年夏天的時候還新討了一房小妾吧?”沈?附和道。

“與其打聽同僚的家事,沈閣老還不如多關心關心‘白蓮邪教’的事情。”劉一燝立刻反擊,並不著痕跡地看了葉向高一眼。

劉一燝還記得,當初利瑪竇病逝,上疏請求皇帝允准將利瑪竇留葬北京的人裡面就有葉向高。他認為,可以嘗試透過耶穌會的事情將“中立偏東”的葉向高徹底推到浙黨的對立面。

“方閣老的意思是,內閣不封駁回皇上的旨意,而是直接草詔?”韓爌抬起頭,微笑著詢問方從哲。

“韓閣老的意思,難道是將旨意封還司禮監?”方從哲不答反問。

再立西緝事廠的聖旨頒佈之後,方從哲獲得了“紫禁

目錄
穿越異世界?我有軍火系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