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泰昌大廈B座詳情 > 第15章 內閣擴大會議(下)

第15章 內閣擴大會議(下)(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被挖根骨後小可憐成了掌門心尖寵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四合院之我的媳婦有點多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一統大宋仙秦:從沙丘宮變開始紅樓裡拿個童年動漫系統是什麼鬼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胖女穿越還情債農夫相公是皇孫我用AI穿越歷史之從洪荒到現代大盛風華:退婚後我成權相你哭啥重生三國之中興大漢綜漫:瑞露穿越大明朱雄英斬神,我把你當閨蜜你要我當妻子絕區零:聽不懂!我幻想鄉的!大秦從陪伴幼年嬴政開始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寶可夢:開局腹黑小貓

朱常洛沒想到黃克瓚會跳出來反對,但既是議事,就應該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黃卿,這是為何?”

“聖上所言,無非競爭擇優。然而爭贏的一方不一定就是優秀的人才,反而鬥爭本身會導致地方衙門無心政事。”黃克瓚已經在不是影射了,他就差指著在場各黨骨幹的鼻子罵了。

這番話已經在黃克瓚心裡鬱積很久,但他不敢說。萬曆時,沉溺酒色的皇帝不會聽臣下的直諫,他直斥黨爭非但不會有用,反而會引火燒身。因為朱翊鈞就是想讓外廷爭,最好爭個你死我活,然後他再以仲裁者的身份站出來,維持他認為的平衡,同時也讓臣子閉嘴。

可新君不一樣,新君二桃“殺”三士,用鄭氏移宮案和薩爾滸案,將東林黨、齊楚浙以及司禮監全部攪到一起。可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崔文升從鄭氏的狗變成了新君的狗,把就差最後一道程式的“薦官疏”打了回去,而且沒有任何人遭到罷黜。

這場鬥爭的所有參與方都有問題,所以他們不敢理直氣壯地彈劾其他人。唯一能夠也敢於揪著這些問題大肆攻擊的楊漣事後什麼話也沒說,最後居然被調離京師去遼東當御史了。

新君也是在做仲裁者,不過他想仲裁的不是哪個黨派,而是整個帝國。有些事情錯了就是錯了。

“繼續說。”除了司禮監的兩位大太監和戶部尚書李汝華,在場所有官員的臉色都很難看,不過朱常洛卻樂見其成。如果他說的話是錯的,下面的臣子卻噤若寒蟬、一言不發,那才是國家的災難。

“聖上,如果臣是新科進士。十年寒窗,終得朝廷授官,但到任之後發現有人擋在臣前面,那臣肯定想方設法地給他惹麻煩,讓他滾蛋。”

“如果臣是代理官員。朝廷直接安排新任主官取代臣,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新科進士若是與臣平級,只是有取代臣的可能性,那麼臣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戴穩頭上的烏紗。”

“代理官員與新科進士之間的爭鬥絕對不會是良性的,因為二者的矛盾不可調和。無論最終的鬥爭結果怎樣,一定會搞得衙門烏煙瘴氣,最終受害的還是治下的百姓啊。”黃克瓚向朱常洛躬身行禮,“望聖上三思。”

“黃愛卿所言甚是,是朕考慮失當。”朱常洛點頭應是。“那先令各地官員遞補主官,並在春闈前後校考,優者留任,中者退回原職,劣者罷官。校考完畢之後,即令新科進士到地補缺。卿等以為如何?”

“皇上聖明!”周嘉謨原本還再爭取一下,但他被韓爌拉住了。

朱常洛點點頭,然後對禮部右侍郎孫如遊說說道:“孫侍郎,明年的春闈,朕想在進士科外新加一科。”

“加一科?”孫如遊目瞪口呆。

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它以“投牒自進”為主要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古門閥社會以門第出身而論(徵辟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的特權局面。

但隋朝僅僅只是科舉的起源,此時科舉制還在草創階段,沒有形成制度,各方面規定很不完善,但倒也基本確立了讀書、應考、授官的基本框架。

唐朝繼承並發展了科舉制,並將科舉分常科和制科。所謂常科,就是每隔一個定期舉行的科考,比如到明代時,常科為三年一次。而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科舉就是制科了。

唐時,科舉一共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其中最常舉行的是明經、進士兩科。考試方法為帖經、墨義、口試、策問、詩賦等。

至宋,進士科地位提升,科舉的科考內容就變了進士科和其他科(明法、明經、)。

到元,科考制度幾度廢用,暫時衰落。

元亡明立後,科舉恢復,但僅設進士一科。而且考試的內容非常固定,僅限於儒家經典,必須以四書

目錄
光緒之路:系統掌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