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我單挑無敵(第1/2 頁)
趙延年的說法沒有一點根據,但他是天武士,又是天子近臣,匈奴人信他。
見他這麼說,也沒人再反對。
桀龍也意識到不妥,強調趙延年天武士的身份只會給趙延年帶來麻煩,也會給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沒有再強調這一點,而是讓所有人隨便坐。
匈奴人本來就不習慣規矩,聽了這話,自然擁護,端著酒杯,各自找熟悉的人去了。
桀龍陪了一會兒客人,將趙延年請到內室。
“剛才多虧趙君提醒,險些犯下大錯。”桀龍開門見山,端起一杯酒。“請趙君滿飲此杯。”
趙延年出了名的不善飲,不好酒,但是這杯酒,他還是爽快的喝了。
桀龍喝完酒,隨即說道:“趙君所言是朝廷的意思嗎?”
趙延年愣了一下,才明白桀龍所指。“你說的朝廷,是指天子嗎?他肯定沒有說過類似的話,也沒有表達過類似的意思,至少我沒聽過。”
桀龍眉頭一皺。“那……是你的意思?”
“是大勢。”趙延年不緊不慢地說道。
在段仲來找他的那一天,他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他只是一介武夫,沒什麼學問,甚至認得的字都不多,但他清楚一點。
漢朝,乃至隨後的兩千年,大部分時間裡,中央王朝的民族政策都有問題,其中又以漢朝為甚。
兩漢四百年都沒有處理好民族問題,匈奴、羌人、烏桓、鮮卑,都曾依附漢朝,最後又成了漢朝的禍秘。
這其中,又以匈奴最為典型。
別看匈奴人最後被漢人打敗了,可是兩晉之後,五胡亂華的第一胡,就是匈奴。
原因何在?
因為漢朝一直沒有真正同化匈奴,不是不能,而是不肯。
這可能和漢武帝之後儒家佔領了思想主導權有關,主張華夷之辨的他們對異族既害怕,又鄙視。
相比之下,經過三百年亂世之後的隋唐就要好得多。
但隋唐這麼做,也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
因為隋唐貴族大多有胡人血統。
真正解決了民族問題的,只有新中國。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是每一個生長在紅旗下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事實,甚至不需要有多高深的學問。
趙延年想試試。
趁著儒家雖然得到提倡,卻還沒有真正佔據思想領域的時候,藉著漢武帝囊括四海的雄心正熾,或許可以推進一些民族融合,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面對桀龍,他不需要說那麼多,一句大勢足矣。
他的學問固然很爛,比桀龍還是要強一點的,有把握說服他。
“大勢?”不出意料,一提到這些字眼,桀龍有些氣短。
“你知道大秦吧?”
“知道。”
“大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前,只是七國之一。除了秦國,還有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燕國、齊國,可是現在,你看那六國還在嗎?他們都成了漢人……”
趙延年循循善誘,給桀龍講起了華夏文明的擴張史。
嚴格來說,他的說法並不準確,有很多問題。
比如現在的關東諸國,就只認自家國王,不認朝廷。
比如趙安稽等人,就只承認自己是趙國後裔,不承認自己漢人。
但這一切,正在成為歷史。
隨著中央朝廷的強大,各王國的人最終將接受自己也是漢人的事實。
隨著漢朝的強大,之前的秦人、趙人,包括匈奴人,都會以漢人的身份為榮。
趙延年不過是搶先一步拓荒而已。
拓荒嘛,有點小錯誤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