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3 頁)
但兩手空空的趙廣陵已經沒有當年大赦 時、不管不顧地奔向舒淑文的勇氣。他回了前 妻一封信,說自己花甲之年,該落葉歸根了。春 城雖美好,重陽也落花。他的人生該謝幕了。 人老了,當年的雄心也老了,在桑梓之地孤老終 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縱然大家沒有一生一 世相伴到老,但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患難與共,相 濡以沫,還是讓他在垂暮之年,向永遠美麗善良 的妻子深深地鞠躬,再鞠躬。
就這樣孤身回到家鄉。多年來家鄉其實和 他僅隔著一座松山,也就五十來公里,但那就像 地球和月亮的距離。40多年前他豪氣幹雲,驕 傲地認為攻克松山就可以回家了,但他絕沒有 想到人生多歧路,還鄉路漫漫。松山再不是障 礙以後,他會在地球一隅隱姓埋名,故鄉就是那 陰晴圓缺的月亮,故鄉也是一隻令人憐惜的貓, 你想把它日夜抱在懷裡,但它卻一縱身跑了,只 是在遠處用美麗而憂傷的眼睛望著你。故鄉歸 不去,正如月宮不可攀一樣。曾經胸懷大志負 笈求學的少年,曾經一身戎裝馳騁疆場的軍人, 現在只是一個近乎兩手空空的回鄉浪子,只賺 得人生豐富的閱歷和苦難。
老家只有趙廣陵的一個侄兒和一個侄女兩 家人,兄長趙忠仁20世紀50年代已被鎮壓,他 的子女都是盤田種地的農民,在老實巴交、謹小 慎微中過了大半生,人生唯一的滿足也許就是 為趙家生下一窩後人,但都一無本事二沒文化。 趙廣陵讓一個侄孫趙厚明去農場&ldo;頂替&rdo; 了一份 工作,算是將來養老有了依靠,然後用所有的積 蓄在老家建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這是他祖上 的宅基地,離縣城約三四華裡。說是建,其實不 過是將從前荒廢的祖屋作了適度的翻修。幹了 大半輩子木工,在年近古稀之時終於可以自由 地為自己蓋一處房子了。
還記得他的老人牽著孫子來看熱鬧,說,喔 唷,原來是趙家老二忠義回來了,真是稀罕啊。 上一次回來還是扛著亮閃閃金星的軍官哩。還 以為你去臺灣那邊當大官發大財去了。趙廣陵 對這些勢利眼的鄉黨冷硬地笑笑,不予作答。 &ldo;趙忠義&rdo;是這個身世滄桑、經歷複雜的老人最 為單純的名字。它和下河摸魚捉蝦、上山打鳥 下釦子、田野裡瘋跑撒野以及課堂裡被先生呵 斥打手心有關。一個天涯浪子離自己童年的名 字有多遠,他和故鄉就有多遠。
此番再建家園差不多晚了五十年。如果在 日本人投降那年就英雄還鄉,人生或許是另外 一番景觀。儘管被戰火揉躪過的故鄉已然破 碎,但那時門前還桃紅柳綠,老母尚在,哥嫂同 院,侄甥繞膝;屋外的田疇新苗拔節,麥穗安詳; 故園被鮮血澆灌後正在復甦,趙家老屋就像當 時的國家那樣,在巨大的傷痛中舔血撫痕,拭乾 眼淚,再度屹立。那一年幾乎家家都在重建戰 火中毀壞的房子,趙廣陵作為抗日軍人回到家 鄉,受到家鄉父老的盛情厚待。新房落成時,一 個鄉紳還特意送來一副&ldo;忠孝師表&rdo;,其書雲:
龍陵趙君忠義,乃我抗日軍人壯士營長也。 白塔趙氏,淵源深厚,先祖南京應天府藉,乃明 洪武十四年徵南將軍沐英之副將。奉旨西征南 疆,蕩平叛逆,開疆拓土。功在大明,利在漢家。 雖屯墾邊陲,忠孝之節,仁義之禮,香火傳焉。 數百年庭趨千孫,廟食百世,名登通志,位列鄉 賢。忠義營長之高堂稷源公,仁德並齊,不慕軒 冕,躬耕隴畝,行仿武侯;養親訓子,耕讀傳家; 南山隱豹,邊地真君子也。時倭寇竄境,躪我國 土,稷源公芝蘭生於深林,大義彰於天下,慨然 送子&ldo;死&rdo;旗一面,倭寇聞之膽怯,四鄰唏噓服 膺,誠可為千古楷模矣!壯士去兮,視死如歸; 從軍殺敵,殲敵無算,踏破敵陣,屢建奇功。忠 義營長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