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豐收的時節(第1/2 頁)
2012年,事情更多,工作上的事情越來越多,學習上自考本科也考了出來。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
10月份,自考成績出來了,潘修禮全部透過了所有科目,可以申請畢業。
畢業論文也已經寫了出來,並且交給了導師。
導師叫李仲夏,從來沒有見過他的面,他也沒有給出具體的指導,與他的聯絡也只透過郵箱。
潘修禮經過幾個月的等待,終於在年底收到一條資訊:去山東大學參加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很高階的名字,聽起來也很讓人害怕。
潘修禮按照指定日期來到了答辯現場,黑壓壓全是人。
排隊的過程中,潘修禮認識了兩個人,一個是濟寧的崔凱,一個是在建行工作的王寧。
三個人都很激動,因為透過答辯就意味著能夠參加司法考試了。
崔凱在法律服務所工作,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律師。
也是從崔凱這裡,潘修禮知道了專科生也是可以從事法律工作的,只是不能幹律師,但可以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從事法律工作。
潘修禮大吃一驚,這才知道畢業後這幾年自己都耽誤了接觸法律的機會,不過這也沒事,等拿到了畢業證後就可以從事法律工作了。
王寧是個女孩子,她倒並不是要從事律師行業,只是工作需要罷了。
三人約定以後多交流。
約定的事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
以後的幾年,三人還互發資訊,再以後,隨著不再有交集,彼此之間也就沒了聯絡。
人生似乎就是這樣,有些人一輩子只見一次,有些人可以多見幾次,有些人能夠做幾十年的朋友,唯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永恆的伴侶。
大家排著隊等著答辯。
一開始,潘修禮滿懷緊張,以為答辯的現場一定是莊嚴肅穆,字斟句酌。
豈料,等快排到了他,潘修禮才發現那些導師根本不在現場,在他們位置上的儼然是幾個小姑娘,估計是導師們的助理或者帶的研究生吧。
“是的,”潘修禮喃喃道,“是的,我早該想到,嗚嗚泱泱幾百人,一個上午就能完成的答辯,這樣的小事,那些法律界的大咖又怎麼會親自下場來指導呢。”
潘修禮搖了搖頭,帶著苦笑,又帶著些許輕鬆。
可這輕鬆畢竟不夠輕鬆,緊張感依然沒有消失。
終於,落到了潘修禮,他緊張地坐下,與對面的女助理,或者是女研究生坐了個對面。
女助理很年輕,甚至比潘修禮要小。
女孩子的年齡難以掩飾,尤其是不怎麼化妝的女孩子。
潘修禮篤定她比自己小。
一想到比自己小的人來給自己審論文,潘修禮心裡突然有了一種被羞辱的感覺。
“現在進行答辯,”那個女孩看都沒看潘修禮,也許她不用看,也許她不屑看,也許她看夠了,也許她不喜歡潘修禮這樣談不上帥哥的人,反正她沒抬頭,“就是說說你的論文內容,裡面的觀點。”
“哦,”潘修禮雖有些在內心瞧不上女助理,但還是畢恭畢敬地回道,“我的論文題目是《論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問題,主要討論交通肇事罪在量刑中碰到的一些問題……”
潘修禮說的不多,但是概括了論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刻,他覺得不是答辯,而是概括論文大意,那種語文題目的概括文章大意。
“嗯,”女助理抬起了頭,“你的論文寫得不夠充分,一些案例也不夠吸引人,你像最近發生的激情殺人案完全可以寫到論文裡,這是輿論熱點,也是能夠引起共鳴的事件……”
潘修禮唯唯諾諾地點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