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駕照(第1/2 頁)
如果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騎腳踏車是基本技能,那麼二十一世紀開車就是基本技能。
潘修禮一邊學著車,一邊做著業務。
兩邊都在做,兩邊的收效都是一般。
春節又一次來了,潘修禮不禁感慨,這真是時光飛逝:時間也挺趕時間的,自從畢了業,時間就上緊了發條,越跑越快起來。
這次春節註定不一般,因為家裡添了新人口。
農村的冬天是冷的,小朋友卻不管這些,她只想掙脫束縛,來一次自由自在的亂蹬亂踢。
家裡有一排瓦房,五間房。
這裡的五間房不是一般理解的五間房,而是以房梁為界限分成的五間房。
農村的房屋一般都是南北朝向,在北面蓋五間大瓦房。瓦房的頂部中央是一根結實的南北走向豎梁,以豎梁為中心分別向兩邊牆上架設多根檁條,檁條之上鋪上蘆葦編成的苫子,苫子上扣上瓦。
這樣的房間層高能達到四米以上,一間房的面積在三十平方以上,房間之間又是通著的,難免會撒氣透風。
而廚房和衛生間又分別在北屋的東邊和南邊,因此冬天就不要在室內和室外切換,讓本就寒冷的環境更加寒冷。
做飯還是傳統的方式,用自砌的爐子和大鍋做飯,底下是燒柴火的。
燒木材還好,煙少、持續時間長。
可是沒有那麼多木材可以燒,種地的不缺莊稼杆,有啥燒啥。
秋冬季節燒的最多的是玉米杆,在農村叫棒子秸,但是不禁燒。
棒子瓤挺好燒,可是數量少,也得省著燒。
蒜秸和棉花秸燒的很快,都不是理想的柴火。
棒子皮是用來引火的,不能隨便燒。
到了這年春節,家裡的大鍋已經用的很少了,潘父開始使用煤氣罐,這也給做飯帶來了方便。
不夠寒風和排煙問題一直沒解決,熱水也難保證,做個飯經常凍得手冷腳冷的。
有了孩子,就有了根系,再有一顆往外飄蕩的心,也會迴歸到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上。
這一年,潘修禮想了很多,他也想與本家兄弟們鞏固好關係,於是他就在年三十這一天邀請大家到家裡吃飯。
這個事情很普通,甚至應該是很常規的操作。
可這個在上一輩也流傳了幾年的方式卻在某一年戛然而止了。
潘父曾經提過,停止的原因是有的叔叔認為輪流吃不公平,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項好的制度不能執行下去,往往不是大多數人不同意,只是少部分人不願意。
潘修禮能否拾起這件事來,有一定的挑戰性,潘父只看著,不表態,既不支援也不反對。
劉夢則用行動表示了支援。
潘修禮準備了菜品,劉夢下廚。
潘修禮再提前跟本家兄弟們說一聲,大家都答應了。
臨近飯點,潘修禮還是不放心,又打了電話,發了資訊。很快,兄弟們就都來了。
先來到的是潘修仁,他是本家兄弟中的老大。長潘修禮十幾歲,在老家務農,順帶做些小生意。
潘修仁提著一個藍色紙質手提袋,裡面是兩瓶三十六度的白酒。
潘修禮趕緊迎了出來,接過潘修仁手中的酒,笑道:“哥哥,這裡都有酒,你還拿酒幹什麼?”
潘修仁哈哈大笑,邊往屋裡走,邊說道:“這可是咱們當地有名的糧食酒,我去串鄉的時候買的,讓弟兄們都嚐嚐。”
潘修禮早已把白酒放到了八仙桌旁,一邊沏茶一邊說道:“哥哥,今天都是一家兄弟,那個大椅子可得你做啊。”
潘修仁哈哈道:“咱自己嘛,那我是老大,就坐大椅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