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1/3 頁)
雖然覺得這挺巧的,但陸青枝也沒打這工作崗位的主意。
幼兒園老師在這個年代幾乎沒什麼硬性要求,也就是說家屬院裡的軍嫂們幾乎人人都能勝任,可想而知,競爭會有多激烈。
這不,陸青枝都還沒聽到風聲呢,有些人都已經開始發起衝鋒了。
而且要照顧一群小蘿蔔頭,太考驗人的耐心了。
不過她沒機會,田大妞有啊。
陸青枝側頭問道:“嫂子,你要不要去試試?”
帶孩子雖然辛苦,但好歹也是個鐵飯碗,月月有工資領。
田嫂子雖然八卦了點,但為人熱情善良大方,又生養了四個孩子,有帶孩子的經驗,可以競爭一下這個崗位。
田大妞氣哼哼地說:“哎喲,別提了,老劉說我沒文化,別把人家的娃給教壞了。你說,有他這樣的人嗎?幼兒園的老師有幾個是有文化的?”
人家兩口子的事,陸青枝不好多言,笑著附和:“是啊。嫂子,我還想買點糧食和土布,你有門路嗎?”
田大妞馬上被轉移了注意力:“那你算問對人了,我知道誰家的布織得好。至於糧食,你打算買什麼?”
陸青枝也不挑:“我想買點大米、白麵,再買點玉米碴子、紅薯、南瓜之類的。”
小東的戶口沒轉過來,下個月也就沒糧票,頓頓大米飯肯定不夠吃,還是要在飯里加點粗糧。
田大妞心裡有數了:“成,我一會兒帶你去。鄉下的糧食跟糧站的價格差不多,不過不用票。”
不用票陸青枝就很滿意了,過兩年風聲緊了,有錢都很難買到糧食。
兩人一路閒聊,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蔡家莊。
田大妞在這裡顯然是個熟人了。
一進村,路上就不時有人跟她打招呼,還主動推銷家裡的土特產。
田大妞一律樂呵呵地揮手:“我先去蔡大叔家裡買個揹簍,回頭再說。”
蔡大叔是村裡有名的篾匠。
在他家裡,陸青枝不但看到好幾個編制好大小不一的揹簍,還看到牆上掛著簸箕、筲箕、竹刷把等物,地上還有一張編到一半的涼蓆。
陸青枝看著覺得很是親切。
小時候奶奶家隔壁的王爺爺也是個篾匠,家裡也掛滿了這些。
奶奶家的很多日用品都是從他那兒買的。
他還送過陸青枝一個自己編的竹凳。
可惜後來王爺爺年紀大了,這項技藝也就在村裡失傳了,連鎮上賣的筲箕、簸箕、揹簍都換成了工業品。
沒想到換了個時空還能看到這麼多熟悉的老物件。
陸青枝拿起一個筲箕看了看,笑道:“蔡大叔,除了那個揹簍,我還想要兩個筲箕,一個簸箕,一把刷把,一共多少錢?”
蔡大叔拍了拍身上的竹屑,笑呵呵地說:“你是小田帶過來的,跟她一樣的價,揹簍6毛,簸箕6毛,筲兩毛,刷把一毛,總共一塊七,我再送你個刷把吧。”
陸青枝付了錢,道過謝,兩人去了鄒大娘家買土布。
土布的價格比供銷社裡賣的棉布要便宜一些,而且不用票,兩毛錢一尺,陸青枝幹脆買了一丈藍色的土布。
雖然土布的顏色單一,沒什麼花樣,可經久耐穿。
其實說到底還是缺布票啊,不然誰不想買供銷社、百貨大樓裡那些花樣繁多的布料、衣服呢。
聽說他們還要買點糧食,鄒大娘熱心地將自己家的糧食雞蛋都搬了出來。
雞蛋五分錢一個,大米一毛三一斤,紅薯四分錢一斤,玉米碴子九分錢一斤,南瓜兩分錢一斤。
陸青枝買了四斤大米,二十斤紅薯,十斤玉米碴子,一個金黃的大南瓜,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