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聽她這麼說,一群人都笑了起來,以為太女殿下在開玩笑為敗陣做鋪墊,但下一刻,謝禎身體忽然繃緊,箭脫手飛出,這一箭來得極猛極快,落入壺底時幾乎聽不見和紅豆摩擦的聲音只留下撞擊壺底的「咚」的一聲,而後箭直直反彈出來,又在離開壺口的一剎那失卻所有力量,掉回壺中。
周圍人有的是真的發自內心的讚嘆,驍箭在控制力上實在要求很高,如果用藍蔚的認知來解釋呢,大概差不多是個籃球罰球入筐撞擊地面完美彈回持球人手上的難度水平;另一些人,啊比如鄧鎮,藍蔚就覺得他有點太浮誇。
「驍箭!殿下英武!」鄧鎮還在激動道賀,不過藍蔚轉念一想也能理解,考慮到「謝禎不善武藝遠不如秦王他們」這一謠言惹人煩已經很久,而投壺作為最接近比武的娛樂活動之一,還是很有洗刷謠言的資本的,站在東宮一側的鄧家自然喜聞樂見。
自己的推理終於順了,藍蔚還沒想到其他,就是李景嫻說著驍箭分高於普通入壺,催藍蔚罰那三杯酒去了,糊裡糊塗飲完,贏家謝禎已經和鄧鎮又比上了。
只是她投完當前的一支,卻轉頭準確地找到了藍蔚,也不必多的,就一個端著微笑卻略帶著促狹的眼神。藍蔚才後知後覺心裡暗自嘆氣,這傢伙真是……跟自己還要扮豬吃老虎玩一波嗎?不過……她高興就好吧。
這麼一鬧,氣氛和暢不少,謝禎和鄧鎮玩完一輪,然後就帶藍蔚離開了,旁邊就是吟詩的文人,這多半是新科寒門進士,混不進勛貴圈子,又有點心氣要與他們區分,就吟詩作對,故作高傲。
藍蔚是避而遠之不以為然的,但太女殿下,是實打實的此中高手。因此和勛貴那邊比起來,他們迎接謝禎後和諧氣氛甫始就比較濃烈,都察院的秦逵算是謝禎一派,更是不拘地給謝禎出了一題:「殿下,由臣出題了,甘心從盾投徵境。」
他這聯讓藍蔚想到,書生也有辛棄疾這樣的,不是每個文人吟詩都只是酸朽思想,那麼謝禎喜歡,她也應該靜心去聽一聽。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說,畢竟謝禎作為一個好戰派,經她接見篩選後,自然也是像她的多些,但謝禎這次來,並不是為了和已招攬的人交流,她只短短一沉吟,便完成了目的:「敢望傳柑近上人。」
傳柑,是北宋上元夜宮中宴近臣的習俗,高位者賜近臣黃柑。
上人雙關指自己和長寧帝,招攬的意味很明顯。
眾人略一思索,都明白了意思,而本是乘興拋句的秦逵,更是一臉驚嘆。
但這種對聯,把意思說破就不夠雅了,大家都看破不說破,心裡暗自計算。
不懂典故的藍蔚當然是聽謝禎解釋後才明白了當時場景裡各人的表情。
只不過謝禎解釋的時候,藍蔚總覺得她一臉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揶揄。
--------------------
作者有話要說:
歷史點補充:
蔣瓛,二代錦衣衛指揮使,藍玉案的揭幕者,洪武晚期告藍玉謀反,審判牽連殺了萬人以上。(ps姓藍的不多)
魏國公:徐達,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但不是咱燕朝的),大女兒是朱棣的皇后,二女兒代王妃,三女兒朱棣也喜歡但出家了,四女兒安王妃開國功臣裡就他把女兒基本都嫁給老朱的兒子了。
鄧鎮:衛國公鄧愈的繼承人,常年跟北伐,歷史上妻子是李善長外孫女,因為胡惟庸案牽連被殺。
第4章 長寧十年(1)
正月十五剛過,藍蔚急匆匆地往東宮趕去,見到謝禎都來不及行完全禮,就捺不住問道:「去六安帶我嗎?」
早晨表哥上完朝回來,就與她說長寧帝出了個大招,他命令謝禎和秦、康、建興、魯、漢安、西昌六王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