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第1/3 頁)
20世紀60年代中期,赫魯雪夫被趕下臺後,史達林主義漸漸抬頭。一位頗具影響的史達林分子對民主力量大肆攻擊,民主力量決定還擊。他們請愛倫堡出馬,因為報刊很難扣壓他的文章。愛倫堡回答道:&ldo;現在不要打攪我,我並沒在後方閒呆著,我在發表回憶錄。&rdo;他認為發表回憶錄便是同形形色色的史達林分子和一切保守勢力戰鬥。回憶錄開啟蘇聯讀者的眼睛,引導他們反思不久前所發生的一切,非此社會無法獲得新生。他突破蘇聯文學史的禁區,把俄羅斯大地產生的天才作家一一介紹給讀者,並把西方文化名人引入蘇聯,擴大讀者的視野。他對史達林個人迷信的產生作了力所能及的反思。他記錄了他所經歷時代的國內外大事,儘量把真相告訴讀者。他還寫出蘇聯當局竭力遮掩的蘇聯日常生活。
愛倫堡這部長篇回憶錄,是20世紀70年代應高層之命而譯介到中國來的,當時的氣候決定了這套書僅限於內部發行。雖然印數有限,但仍對一代知識分子形成了較大影響。現在馮、秦二先生又積數十年之功,在原譯本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校譯,補充了新版本的內容,由海南出版社公開推出,這實在是出版界的一大幸事。我把這部近一百四十萬字的回憶錄當作蘇聯現代史和歐洲文化史來讀。如果讀者能耐心讀下去,想必會同意我的看法。
藍英年:比羅比詹的噩夢(1)
1989年至1991年,我在俄羅斯海參崴市遠東大學執教,卻沒去過鄰近的伯力市。1995年秋天我再度到遠東大學執教,我的老學生伊琳娜邀請我到伯力去玩。她是我教過的最好的學生,不僅漢語說得好,對中國古典詩詞也很感興趣。我給她講過李商隱的《無題》詩,她居然能理解,還把幾首譯成俄文。她立志研究中國文化,卻沒有條件。她沒到伯力師範學院當老師,也沒到電臺當編輯,因為兩處工資都太低,無法贍養退休的父母。不得已到中俄合辦的肉聯廠當翻譯,每月掙四百美金,這在俄國算很高的工資了。我接受伊琳娜的邀請來到伯力。伯力比海參崴小,除阿穆爾河和博物館外,沒有特別值得看的地方,兩天就逛完了。我提議到阿穆爾河畔的共青城去看看,年輕時讀蘇聯小說《勇敢》就曾嚮往過那座城市。伊琳娜說外國人要辦通行證,一兩天辦不下來。她說明天要到比羅比詹市簽合同,那裡買他們肉聯廠的豬肉。她一人開車去,兩小時的路程,不用辦通行證,問我願意不願意去。&ldo;比羅比詹!&rdo;我驚奇地叫起來。比羅比詹是蘇聯猶太自治州,我早就知道,也知道它在遠東,卻沒想到離伯力這麼近。我當然想去看看,便同伊琳娜一起上路了。路上,她告訴我,比羅比詹地名來自流經這裡的比羅河和比詹河,1928年定為猶太自治州。史達林想把全蘇聯的猶太人都遷到這裡,但沒辦到,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居住在這裡的猶太人都走了。現在比羅比詹人口不到十萬,主要是俄羅斯人,還有朝鮮人。但這裡的人做生意講信用,中國公司都願意同他們做買賣。伊琳娜告訴我他們班同學畢業後的情況。男同學都結婚了,穩重的女同學結婚的不多,活潑的都嫁人了。說著說著,汽車開進比羅比詹。這是俄羅斯常見的小城,有點像同中國綏芬河接壤的戈城,不過街道、建築物整齊些罷了。伊琳娜談生意的時候,我獨自在街上徜徉,在潛意識裡尋找歷史的遺蹤,可這裡又有什麼遺蹤可尋呢?一場歷史大悲劇發生在比羅比詹之外。我陷入沉思,乘車返回伯力時仍沿著思路想下去。伊琳娜同我說話時,我漫不經心地搭腔,她以為我累了,便也沉默下來。
事情得從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說起。猶太人反法西斯委員會(簡稱委員會)從成立到消亡不過短短七年,卻經歷了驚濤駭浪和腥風血雨,反映出二戰後史達林對猶太人的兇狠殘暴。但這段歷史在蘇聯一直諱莫如深,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