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1/3 頁)
飲用水窖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灌溉水窖問題沒有解決。宋玉嬌問楊钁頭:“楊書記,農田和果林灌溉怎麼辦?”
楊钁頭說:“一切只能靠天。”
宋玉嬌說:“新型軟體集儲水窖集雨高效、遷移方便、經濟實用,能夠有效解決山地蘋果園施肥打藥用水問題,軟體水窖的使用,能夠提高果園的抗旱能力,是有效改善果園生產條件的一項措施。
軟體水窖採用抗凍耐高溫的新材料製成,具有高強度、耐拉伸、柔韌性好、抗紫外線、防老化等特點,適合高寒高熱等惡劣環境,使用壽命十年以上。水窖可收集自然降雨,滿足平時噴藥、施肥用水需求,也可用於儲水,供應果樹生長關鍵期的灌溉。”
楊钁頭說:“我和愛人經營著二十畝果園,種植了蘋果、桃樹等,平時我們肯下辛苦,精心打理果園,果樹的長勢很好。去年因為乾旱,蘋果的產量和品質受到了影響。遇到乾旱,想收好果子賣個好價格,必須澆水。因為缺水,果農吃了不少虧。”
“以前在外地培訓學習時,我見過類似的軟體蓄水裝置,集雨蓄水效果不錯。軟體水窖不用硬化土地,相比傳統水泥建成的集雨窖,成本大大降低,並且更環保,它還有安裝簡便、密封性好、不滲漏等特點。我想幫助你安裝一個軟體水窖試試效果。”宋玉嬌說。
“行,一個面積約10立方米的傳統水窖需要1萬元以上,使用軟體水窖省了磚塊、水泥材料,還不用砌牆、做防水等,省工省料,花費少多了。”楊钁頭說。
宋玉嬌說:“目前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大都依賴提取淺層地表水,不但浪費寶貴的地下水資源,澆灌成本高,而且還因為含鹽量高,並不適合蔬菜生產,急需開發新的澆灌用水水源。
充分利用夏季降雨,為農業生產服務,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水肥專家創新性開發出了全國首個設施溫室集雨水窖,並配套進行水肥一體化,效果良好。不但節省了大量地下水,還提高了蔬菜產量,為全國首創。
這種集雨窖不是傳統的水窖,是一種新興的軟體集雨水窖,充分利用溫室大棚膜面上流淌下的雨水進行儲存,跟攔蓄地表雨水相比,水質更好且沒有地面汙染物。
按照全年降雨量500毫米測算,每個溫室大棚膜面集雨可以達到100立方米,不但能滿足蔬菜灌溉水量需求,更重要是因為雨水含鹽量低、微酸性,非常適合蔬菜生長,可提高溫室大棚蔬菜產量大約在20%以上。按照你們村60畝溫室大棚計算,如果全部實施該項技術,每年節約地下水水量十分可觀。
根據蔬菜耗水強度不同分為高耗水的是黃瓜、番茄、茄子、西葫蘆、中耗水的是西葫蘆、辣椒、草莓、設施桃、設施葡萄和低耗水型的蔥薑蒜、葉菜、胡蘿蔔、甜瓜、蘆筍。
當年集雨量達到450立方米時,地面灌溉模式下,可滿足高耗水作物一季的用水量,也可保證三季葉菜種植。
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可滿足一年兩季高耗水作物用水需求。其他作物用水量小,用水量可完全滿足,不再使用地下水。
當年集雨量在300立方米時,地面灌溉模式下,可滿足一季高耗水蔬菜 75%的用水量,滿足一季中等耗水蔬菜需水,也可滿足三季葉菜種植。
在水肥一體化模式下,可滿足一季高耗水蔬菜家一季低耗水蔬菜種植需水量,如一季黃瓜加一季葉菜。滿足兩季中等耗水蔬菜需水量。新型軟體集雨窖整體制作、一次安裝到位,成本較傳統集雨窖下降50%以上。如建設100立方米傳統集雨窖需7~10萬元,新型軟體窖只需約4萬元左右,且無需頻繁清淤、維護,降低了投入成本。”
“這些都是好東西,但是我們村沒有錢投資,只能靠天吃飯。”楊钁頭說。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