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清風寨(第1/2 頁)
隨著清風山匪寨燃起熊熊大火,這吃人的魔窟算是被梁山從青州大地上抹去了。
將清風山三賊除掉後,一干嘍囉也盡數伏誅,空虛的清風山賊窩自然不是梁山敵手。
無須史進、黃信出馬,只一員佐將領著百人馬,便將清風山給端個乾淨。
待得清點繳獲後,黃信便領著史進等人返回青州城,一方面是休整軍隊,一方面是史進領軍遠道而來是為了支援宋萬軍,自然是要先去拜見宋萬一番。
四人一路相談,史進義氣深重,黃信有心結交,陳達、楊春亦是好漢,幾人談天說地,各述雜文趣事、江湖軼聞,甚是十分意氣相投。
清風山和青州城相距百里,其中有一座軍寨,便是那小李廣花榮所在的清風寨。
前番黃信領兵是為剿賊,雖路經清風寨,卻沒有多生事端。
左右不過是個小小軍寨,兵力也就兩千鄉兵不到,無甲無馬,有何懼之。
黃信絲毫沒有將清風寨放在眼中,他本準備剿賊回軍時,若清風寨還未歸順梁山,那他再攜勝利之軍,以威勢逼壓清風寨歸順梁山。
那清風寨的文知寨劉高,黃信曾在青州城是見過的,不過是個無膽文人,只須大軍一擺,管教他服服帖帖的歸順梁山。
之所以黃信會有這般心思,全因大宋治下軍寨,皆是制地而設。
有什麼山賊土匪佔山作亂,而又不能迅速剿除的,或者是此地險要,可又不值得建關駐塞,那麼為了省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百姓自發聚在一起,形成一處坊寨,官府再設立一個官員管理,用以監督四下情況,全然是充作哨點。
如此一來,若是有敵情發生,那軍寨就能起到示警作用,提前一步教官府得知,官府才能做出相應調整安排。
似這般軍寨,大宋數不勝數,可戰鬥力也就那樣子,畢竟都是一群百姓組成的前哨炮灰,靠著一些破爛刀槍,抵抗小股賊人尚可,想要和大規模軍隊戰鬥,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若是隨意設定的軍寨都能和大規模軍隊作戰了,那麼趙官家還不得怕死啊。
清風寨的設立就是為了充作青州城的前哨,但有賊軍從此處過,必要先經過清風寨。
作為青州城的‘烽火臺’,清風寨能起到示警作用就行,哪裡需要多強的戰鬥力。
兩千鄉兵,再加上千戶的百姓,已經夠青州城使用了。
不過大宋朝廷還是有一點好處的,那就是捨得封官。
芝麻大點的清風寨,光是知寨就有兩位,一文一武,共同管理清風山上下事宜。
文知寨是從八品祿職,主管民生治理,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只要將軍寨治理好,有政績可言,就能上調到州縣為官。
武知寨是九品武官,主管軍事,包括操練鄉兵,巡視軍寨,抵禦賊人等等事宜,可想要升官,那就是做夢。
光是青州城的武將都一抓一大把,他們想升官都頗為艱難,哪裡還能輪得到一個小小知寨。
即便是花榮武藝了得,能夠匹馬單槍剿除青州一地賊匪,但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冒名頂功和無罪治罪。
官字兩張口,沒有關係疏通,你只要敢做出一些逾矩的事,那都是要命的。
有功變無功,無功變有罪,有的是手段拿捏你。
再加上大宋向來是以文治武,清風寨沒有文知寨時,大小事宜都是聽武知寨花榮的。
可自從劉高花費金銀疏通關係成為清風寨文知寨後,任是花榮如何了得,也得聽劉高的,不然一頂大帽子蓋下來,管教花榮吃不了兜著走。
大宋一朝,武將敢無視文官,那不是要造反是什麼。
即便劉高是買的文知寨,算不上什麼真正的文官,可只要掛了一個文字,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