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鮮卑內耗(第2/2 頁)
,宛若臘肉般被穿成一串串。
強弩的威力,毫無疑問要比普通的弓弩更具殺傷力,堅韌到需要手腳並用,一個經過訓練的成年精壯腰身用力,才能開的動。
這種弩還有另一個名稱,叫踏橛箭,那是因為它除了殺傷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功能。
即在攻打敵方城堡時,將粗大的三弓弩箭射向敵方城牆,使弩箭的前端深深插入牆內,只留半截粗大的箭桿和尾羽露在牆外。
攻城計程車兵在己方的掩護下,可攀著這些射插在牆上的巨大箭桿登上城牆,攻陷城池。
於是,這種巨大的弩箭又成了攻城者攀登的踏橛,因此這些箭又有了踏橛箭的名稱。
箭有大弩,僅用手擘足踏之力難以張開,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這種長一尺,寬半尺厘米,通高尺厘 ,臂長於丈的冷兵器,一根根宛若木矛般碩的駑矢。
普通的圓盾根本毫無防禦可言,直接穿盾破防,將人串成臘肉,腸子鮮血流了一地。
如此慘烈的場面,即使是鮮卑老兵,也被震懾的手腳發涼!
然而更恐怖的還在後面,隨著拋石車吊籃拋起,一塊塊巨石被高高拋起,而後砸入大寨中。
“轟隆隆!”大音嘶聲,一陣天旋地轉,三十多枚規則不一的石彈砸入陣中。
上百名來不及逃離的鮮卑人,瞬間被石塊砸成肉泥,血紅色與大地融為一體,不見彼此。
“砰砰!”又是一陣巨響,有人眼疾手快躲了過去,但是風化的石塊與乾硬的地面碰撞間,四分五裂。
尖稜不平的碎石,攜帶著巨大的衝擊力向四方輻射,一些倒黴蛋瞬間被崩的血肉模糊。
更有甚者當場碎了腦殼,紅的白的流了一地,不可謂不悽慘。
石炮雖然被稱為原始的火炮,但其中威力不可置疑,夏軍後方三十餘架石炮的威懾力,比之前方士兵的殺傷力還要讓人膽寒。
武皋城關背靠陰山脈,石塊不缺,所以可以源源不斷的向鮮卑大營拋射石彈,打擊士氣。
拋石車雖然笨拙,發射頻率也不咋滴,但其妥妥的是這個時代的高科技。
若不是李信抄掠了大漢帝都的考公營,集合了整個中原的能工巧匠,及智慧結晶,尋常的匠人還真弄不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