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綿綿摯愛 > 第189章

第189章(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長安浩劫之十日危情賽羅:藍色披風的少年成吉思汗的秘密穿越梁山成霸業秦始皇蕩平六國綜影視之有蓮華燦曹操天崩開局,遇到我,他無敵了開局地主夢,朝堂強拽成幕後主宰星鐵:我在星際推廣精靈大明戰神馬踏六國,震驚朱元璋!和自己談個戀愛怎麼了!我不叫謝石頭穿越到大唐,我囤積了萬億物質星落門極品皇太子之貞觀永治聯盟:開局收徒李哥的我,無敵了四合院之開局娶個售貨員穿成惡毒反派,主角被撩瘋!重生逆襲:智謀登峰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

第二種形態:簡約化(詩的減法)

現代詩既有做加法的(複雜化的詩歌),卻也有做減法的。我歸納為“簡約化”。可以加的東西無窮多,可以減的東西似乎也無窮多。

“現代詩歌網”2020年發表的一篇雷格寫的《現代詩的十個基本特徵》,裡面就說到了幾個減法。並分別以國際上的詩歌代表人物為例。我們摘出此文裡的減法,然後再列一下其它減法,看看都可以減去些什麼。

一,減去抒情。雷格說:“詩歌的本質是抒發情感,但現代詩的許多寫作者程度不同地拋棄或削弱了直白的線性抒情,而代之以內省式的隱秘抒情或復調抒情。實現節制抒情的手段很豐富,既可以大幅縮減主觀抒情的篇幅和比重,也可以讓抒情主體隱身或轉移,強調抒情的客觀化,還可以引入敘事、戲劇等手法。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詩人艾略特。”李霞的《現代詩34條技巧》一文裡也有這麼一條技巧:懷古鄉愁思春感秋者死。拒絕抒情,誰抒情誰死。另一篇題為《現代詩歌主要的五種表現手法》文章(作者不詳)裡也說到這點,並稱這種減法為“冷抒情”。作者說:冷抒情,也有稱零度抒情的,實質是不要抒情甚至反抒情,近似於白描手法。冷抒情的結果,使抒情差點成了詩的敵人。但作者的另一個結論有些出人意外:“其實,冷抒情的結果是抒情又成了另一種抒情”。

二,減去意義。雷格說:“一首詩的主旨不一定要遵循某種顯見的抒情邏輯和必然性,抵達某個確定的預設終點。它可能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甚至會發生某種轉折;它可能不是被說明的,而是被呈現的,甚至按照我們頭腦中思緒紛繁的原初狀態,表現為一種實際上更接近真實的‘共時性呈現’。在這個方向上走得最遠的是美國詩人阿什貝利。”《34條技巧》裡也有這一條:不要試圖賦予事物以意義。讓存在自顯吧。

三,減去典雅。雷格說:“傳統詩歌總體上傾向於使用典雅的語言。現代詩基本上不再大面積使用這種‘不接地氣’的語言了,而代之以日常用語乃至口語,它不求渲染、誇飾,更注重語言的表現力,就是精準和精確。有的詩人甚至在作品中去掉了所有的修飾性成分,比如希臘詩人卡瓦菲斯。”

還有許多減法是雷格沒有提到的。羅列如下:

四,減去終極議論。《34條技巧》說:可以勘探事情,但不下結論。詩人一議論,詩就發笑。

五,減去“裝”。《34條技巧》:直抒胸臆,不要裝。不要玩意象,不要跳大神。不要玩大詞。

六,減去“官詞”和“俗爛之詞”。《34條技巧》舉例:比如解放、新中國、改革開放、人生、奮鬥、夢想。“這樣的詞一入詩中,詩的格調頓降。”

七,減去“詩”。《五種表現手法》一文稱之為“小說化”,或者“非詩化”。作者的解釋是“以事入詩,跟小說家搶飯碗”。他補充道:還有更危險的一種,自然主義或日記體,體現了“詩人失去了激情和想象之後對詩的垂死掙扎”,他說這種寫法甚至差點把剛起步的先鋒詩引入墳場。“失去智慧,失去靈光,只存記錄,頂多是散文,詩已死矣。”我完全同意這位作者的觀點,原因是,最近看到了一些頗有些名氣的詩人也在大行此道,並發表在詩界的重要媒體上。還有些直接投社會上的俗好的,比如下半身寫作(說明一下:我讀了一些下半身寫作派的詩,覺得也不能一概否定,也有寫得比較好的),甚至進展到現在的屎尿入詩(這還能好嗎?)。我喜歡有話直說:一些人忘了寫詩是幹嘛的。他們的所謂技巧或者說表現手法就是衝著一個“嚼之無味”甚至“嚼了噁心”去的。他們也不想想,既然嚼之無味,甚至嚼了噁心,就沒人去嚼(至少風頭過後沒人去嚼)。沒人去嚼,你寫它幹嘛?留著你自己去嚼去噁心吧。。

目錄
水滸:我帶著梁山好漢以德斧人身為宇智波,暴揍火影很合理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