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工藝配置(第1/3 頁)
王老師聽完曾繼文的打算之後,頓時就笑了。
“你小子,原來在這等著,看你這樣子還瞧不上蘇械師~”
曾繼文搖了搖頭。
“哪裡會,我們的工業雖然薄弱,但是在太南和西北,已經起步了。
現在就是需要反哺發展我們自己的工業的時候。”
況且,現在純粹按照蘇械師的編制編組的話,那麼這次的裝備都還不夠太南的部隊裝備。
曾繼文最中意的是原時空60年代的56式家族武器,配合蘇制的火炮作為整個部隊的制式武器。
但是考慮到全自動步槍後勤的壓力,雖然太行軍工廠那邊已經造出了樣機,但是目前這個後勤曾繼文可吃不消。
或許等個幾年之後,再考慮全面換裝成全自動步槍。
於是曾繼文打算讓常規部隊裝備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班用機槍這兩種。
至於56式自動步槍,曾繼文則是讓何平根據他畫的56-1型自動步槍來製造,主要用於裝備裝甲兵、汽車兵、空降兵、偵察兵以及炮兵等特殊兵種。
而所有的子彈全部通用7.62x39毫米的口徑。
至於生產子彈的工藝,對曾繼文來說也是一個頭大的問題。
當初因為這個問題把曾繼文忙的暈頭轉向。
隨著戰爭的進一步擴大,生產子彈所需要的原材料銅不光是價格噌噌的往上漲,而且國內目前還缺乏銅。
曾繼文不得不面對現實,採取和北邊相同的方式,使用鋼彈殼。
鋼彈殼雖然說是傳聞中的物美價廉,但是曾繼文當初在實際組織人手操作的時候差點破口大罵。
這是哪個大聰明前輩想出來的辦法,放後世肯定可行,但是放在這個時代環境 ,差點把曾繼文虧得都去當褲子了。
首先就是從鋼的原材說起,要子彈你總得有鋼吧,要鍊鋼你就得建鋼鐵廠,那麼鋼鐵廠配套的煤礦、水庫、鐵路、鍊鐵、發電等廠子和配套設施,也必須要有。
一個年產十五萬噸的鋼鐵廠,沒個三千萬大洋壓根就造不出來。
加上戰爭,那麼他們至少需要年產一百萬噸的鋼鐵廠,那麼總花費基本上就奔著上億了。
還不說這個工期至少五年,曾繼文要是等五年,小日子都快投降了。
為此曾繼文當初在清掃甘青之後,咬咬牙在酒泉建立了一個年產百萬的鋼鐵廠,但是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而且這個產量,可是按照全面抗戰爆發之時東北的鋼產量來修建的。
為此,曾繼文搜尋了很多西邊的技術人員。
直到現在,那邊都還在趕進度,不然曾繼文為何還需要北面那麼多的技術人員。
按照那邊幾個負責人給的說法,北邊支援之後,明年上半年就能夠投產了。
而當曾繼文解決完原材料之後,便想到後世常說的換用鋼彈殼。
而要做鋼彈殼,要麼使用塗漆鋼彈殼,要麼使用覆銅鋼彈殼。
而做覆銅鋼彈殼,首先需要加工電爐碳素鋼,之後新增稀有金屬做合金鋼,其次再加工合金鋼彈殼,然後電鍍覆銅,再將彈殼拉殼鉤槽進行磷化,最後進行拉殼溝塗漆。
裡面的每一個步驟,都不是現在他們能夠做出來的。
尤其稀有金屬,整個華國除了鎢礦,其他基本都是白紙一張。
而合金鋼在380美元左右一噸,大概一千二百多大洋,而銅則是一千多大洋每噸。
加上各種工藝下來,曾繼文算出這筆賬後,頓時覺得還不如買銅呢。
看到這個花費,曾繼文就將目光投向了塗漆這種工藝。
與覆銅唯一的差別就是,不需要新增合金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