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1/2 頁)
南下榆林和太原的蒙古八旗在北上燚軍的層層絞殺之下,除了少部分逃出之外,基本上都成了屍體留在這片土地上滋養大地。
而前去京師援救的蒙古八旗也京師的燚軍在臥佛寺一帶設伏大敗,在他們逃往張家口後,再次被燚軍設伏大敗。最終有兩萬多人馬是逃命似的逃回內蒙的地界。
隨著蒙古八旗的大敗,也宣告了山西、河北也已落入了燚軍的手中了。
與此同時,承德滿城也被在秦皇島登陸的燚軍強勢攻破,整座滿城連人帶城徹底的從地圖上抹了去。
隨著承德滿城的消失,也宣告著京城附近最後的威脅也徹底消失了,此戰可以評定為大燚北伐成功了的標誌。
時臨十月,天氣已逐漸轉涼。
大燚的軍隊不斷的征戰致使軍備資源消耗實在過大,許多將士連續不斷的征戰連基本的休整時間都沒有,數月頻繁的戰事下來,也早已身心疲憊。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北方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涼,後勤的物質還沒有能跟上,致使許多將士們連冬棉服都沒有。要知道燚軍目前主要還是南方人為主,在北方的冬天如果不做好充足的準備繼續追擊下去,很有可能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傷亡。
如此,大燚的戰略也就由原本的進攻改成了防守。也好讓大軍暫停下腳步,在接下來嚴寒的冬天裡適應一下北方的氣候,並做好休整為以後的戰事做準備。
在得知大燚終於停下了進軍的腳步後,身在瀋陽的乾隆終於是鬆下了一口氣來。
“老祖宗們打下來的龍興之地,總算是暫時保住了。但張瑞,這事我們還沒有完。”
念想過後,乾隆又無比懷念起在紫禁城、圓明園的逍遙日子。
瀋陽雖然是作為滿清的舊都,但又怎麼可能跟打造了近百年時間紫禁城相比得了。一個圓明園,乾隆期間就花費了多少時間和金錢下去,一切都是用著最好的東西去建造,現在卻是全部便宜了張瑞那小子。
乾隆想想就是氣
論政治手段,乾隆不懼怕張瑞。但是在軍事器械的技術上,又是無可奈何。
身為滿人,乾隆天生就是不信任漢人,可是偏偏能工巧匠方面都是漢人為主。
比如太宗時,若非孔有德等漢人帶來紅衣大炮的技術,大清一直無法攻克大型城池。再例如戴梓,能夠很快就製造出“沖天炮”和“連珠火銃”等
這些都說明了漢人在能工巧匠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
可是,這又能怎麼樣呢?滿清佔領了江山了,漢人制造出來的利器越多,越不利於滿人的統治,於是大清對於他們只能是不停的打壓。
利器再好,哪有江山穩固重要。只要能把漢人壓死,未來誰也動不了大清的統治。而事情上,大清歷代帝皇對於漢人的態度都是,能用,但不能完全信任的重用。
大清的江山終究還是靠著滿蒙八旗來守護,哪怕是漢軍旗一樣要有所提防,綠營就更加不用說了。
天擇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十月
在聽聞乾隆猶如喪家之犬一般被大燚從京城趕到了瀋陽,甚至連滿清最仗依的八旗騎兵都被大敗了以後,朝鮮英宗李昑覺得或許是機會擴大朝鮮的地盤了。
如今中原大亂,滿清敗落,朝鮮的大軍一旦能擊敗滿清,吞下黑龍江、吉林以及遼寧等地,到時候再與大燚虛與委蛇個幾年時間,待這些地盤被朝鮮穩定下來後,朝鮮成為第二個大遼或者是大金甚至是大清也不無可能。
於是朝鮮便打著為大明崇禎帝報仇的藉口,趁著滿清還沒有反應過來的功夫,就快速的出兵佔領了長白山之地,然後又派出了大軍去圍攻丹東和通化二城。
以有心算無心,朝鮮的計劃很快就得逞。在乾隆收到訊息之時,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