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4 頁)
兩側各劃了九排房子,你們要那一排?”徐家強問。
“中間的,路東路西都行,但是志祥和志福的要靠在一塊。”袁樹堂說。
“前三後四最好,路西第三排行不行?”徐家強問。
“中。”袁樹堂說。
“叔,村裡幫助你們蓋房子,您是蓋脊房還是平房?”袁志國問。
“蓋平房,房頂可以曬糧食。”袁樹堂說。
“行,既然蓋平房,那麼木材就不給你們家了,給你們十五方石子。”徐家強說。
“唉,就是村裡幫助,現在我也沒有錢蓋房。”袁樹堂嘆了一口氣說。
“兩位房子三萬就能夠,你家現在能夠拿出多少?”徐家強問袁樹堂。
“除了我們爺仨修大路整了幾千塊外,我家再真沒有錢了。”袁樹堂說。
“這樣啊?”徐家強吃驚地說。
“書記,怎麼辦?”袁志國問。
“好辦,村裡先預支志祥和志福一年的工資,讓他們先把房蓋起來再說。”徐家強說。
“行。”袁志國說。
“樹堂叔,石子廠先給志祥和志福預支一年的工資讓你們蓋房,然後從二人工資里扣,你看這樣行不行?”徐家強問。
“中。”袁樹堂答道。
“那讓志國給你們辦手續。”徐家強說。
“謝謝書記。”袁樹堂高興地說。
徐家坳村宅基地統一為175平方米,小巷子寬為4.5米,符合國家政策。中心大路淨寬15米,排房距離中心大路中心10米,路右的排水溝為暗渠,排水溝寬1.0米,深0.5~0.8米。
袁志祥和袁志福的平房東西跨度9.5米,進深6.6米,造價共計3.6萬元,是徐家坳村第一個幫扶物件,為徐家坳村委扶貧開了一個好頭。
為了照顧袁樹堂一家,徐家強同意袁樹堂在石子廠看大門,並讓袁霞、袁玉雪和袁玉梅姊妹三人進入養殖場工作。
徐家坳村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300米,集中居住540戶1960人,是個不大不小的村莊。
四至是東指東嶺,南至翠微河,西至臥牛嶺,北至翠屏山南麓。距離徐家坳村最近是楊家坳需要翻越臥牛嶺,有五華里路遠。
翠微河發源翠微山,流經楊家坳村、徐家坳村、孫家坡村、黃金斗村和石門頭新村,最後越過大南山東麓向南併入石樑河,全程場4.7千米,兩岸有近萬畝良田。
世外桃源般的徐家坳村土地有畝,其中耕地4156畝,山地與林地畝。村裡年人均收入3721元,明顯比東西村高出不少,惹得鄰村人眼紅。
袁樹堂在石子廠看門每個月300元錢,袁志祥和袁志福每個月600元錢,袁霞三姐們在養殖場每人每個月450元錢,算上地裡收入袁樹堂一家年收入3.42萬元,年底還上了蓋房的饑荒。
袁樹堂對侄子和兒子:“你們兄弟倆要好好的幹,我們再攢一年的錢就給你們說媳婦。”
“爹,我還小,您先託人給哥哥說媳婦,我再拖一拖。”袁志福說。
“二叔,志福只比我小一歲,我們要說媳婦就一塊。”袁志祥說。
“老頭子,兩個孩子說媳婦都拖一拖,先把霞兒嫁出去再說。”袁樹堂的妻子陶春花說。
“侄女的事情你管,看著合適就安下,只要不虧待咱們侄女就行。”袁樹堂說。
“行。”陶春花答道。
從養殖場下班的袁霞,手裡拎著兩隻雞,娉娉婷婷走進家門。
“二嬸,我在養殖場買了兩隻雞,您燒好給二叔下酒,弟弟妹妹們也可以打打牙祭。”袁霞對陶春花說。
“好,我給你們做。”陶春花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