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頁)
策。他這純屬考試,前面說了,他對平安州民變在‘軍事’這個範疇內本看得不算太重,前頭已經與內閣學士們商議得差不多了,只因賈寶玉介紹情況充分又提了一下空餉的事兒,這才生出一些考較的心思來。想賈寶玉將要成了妹夫兼小舅子的雙重親戚,皇帝對他的期望倒更重了些。
賈寶玉心裡叫苦,他才多大?能有什麼見識?就算是理念稱得上先進,具體情況也是個囫圇吞棗,回話只能老聲長談。不過在賈寶玉看來,目前情勢下,這次民變遲早會被鎮壓,所以在軍事上他就不要亂說話了,轉而從民變誘引談起,認為防亂勝於平亂,另外他對平安州節度使也是一肚子火,不免再說人家兩句壞話,最後指出:“既是因吏貪而作亂,則平亂不應單靠剿,否則平而復叛也只是尋常,這個先前的事已經擺明了的,當剿撫並重。”
皇帝反而認為他說得對,本來就不指望探花變將軍的,這樣的大局觀也還湊合了。皇帝又問了兩句,太子也到了,賈寶玉又把剛才說的話重複了一回,這回說得更流利了些,太子來之前已經急急惡補了一下常識,課本就是賈寶玉寫的那份東西,由此太子還提出,周圍省份要協助封鎖,不讓事態惡化,得到皇帝的贊同與賈寶玉的吹捧。
當天這件軍事行動就被當成八卦在京城裡流傳了開來,眾人還沒把這事放到心上呢,又不是大亂,而且……離京城遠著呢!那裡又不蘇浙等賦稅重地,也不是邊陲重鎮。且是在版圖內的,沒有失土之憂,還能反到哪裡去?不過是平添一件談資罷了。公主府還是照修,小酒還是照喝,徒忻的婚禮流程還是照走,恭王三天後就陪老婆去了趟南皮侯家。皇帝明發了調兵的旨意之後,居然有了閒心來追究責任了。吳貴妃的父親、北靜王府都有平安州節度使的買賣有些勾搭,北靜王不過說了句:“平安州節度使素來看著還算穩妥,聖上明察。”也就是一句場面話,談不上求情,被皇帝訓斥了一番。吳貴妃的父親被免了職,閉門思過,京城裡不少人樂得看笑話。
當然這件事除了八卦效應之外,另一影響就是——
134、不知死活大做美夢 。。。
京城諸世家子弟突然之間熱血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整天無所世事,到底還是男人,征戰是天性,祖上又都是軍功起家的,遇到這樣的事情就算是表明立場也要挽一下袖子吆喝兩聲。此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可是個獲得爵位的好機會啊!承平日久,又沒個當皇后的姐妹,封爵難著吶!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爵位是降級而襲的,開國至今皇帝都換了五六個了,各家的爵位也都降了不少,當然要藉機發個戰爭財。更兼大家對這次事件的嚴重性完全沒有評估,認為是那種‘天兵一到匪類束手就擒’的戲碼,完全不把戰爭當回事兒,於是,這段時間上書請求擊匪的人著實不算少。
賈寶玉一皺鼻子:添亂的東西!他們這些人說是沒實職卻有世爵這個護身符,誰會讓他們當小兵?誰敢讓他們當小兵?去了至少是個小軍官,但是這些傢伙——絕大部分我跟你們全喝過酒,認真讀書的不過兩三成,倒有一半兒是鬥雞走狗跑馬遊山的老手,一個個穿衣服要丫環小廝繫腰帶、吃飯要奶媽把湯吹涼了,冬天捧手爐子夏天抱著冰盆兒,肉炒老了一分就要打廚子、曲兒唱錯了一句就要罵戲子……這些少爺兵上戰場,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呀!
賈寶玉冷汗出來了,怪不得,原著裡賈府完蛋得如此徹底,都沒有成功的營救行動——如果有,賈府也不至完蛋得這樣慘——原因在這兒呢,能幫忙的全滅了!靠!你們能幹啥呀!
這種天塌下來的感覺在聽說衛若蘭、馮紫英等舊友皆有意投軍的時候,更嚴重了。這些人,有已經襲爵了的,也有未襲爵但因為父祖的關係已經有了蔭封的,上了戰場,都是將軍,不用當馬前卒賣命固然不假,但是這世界上有個詞兒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