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真相(第1/2 頁)
他姐其實嫁得不錯,婆家家境還算殷實,初嫁那幾年還常常託人帶口信回來。
就是他們家也不知怎麼回事,子嗣都特別艱難,他姐也是結婚好幾年還沒生孩子,因此在婆婆面前難免要受些埋怨。
不過幸好他姐和姐夫感情好,他姐又是個難得的能幹人,雖然一直沒有孩子,夫妻二人倒也沒有因此鬧出什麼不和。
鄔父想著就算是把兒子送去投奔姐姐家,也比留在這裡擔驚受怕,不知道明天是死是活的好。
他把這個想法說給了妻子聽,妻子雖然當場就掉了不少眼淚,但為了孩子考慮,也很快就妥協了。
鄔家父母一商量好,就把家裡僅有的值錢的東西湊了湊,全送到了要走的那人家。
經過兩人的苦苦哀求,那家人既別不過這麼多年同村的情面,又感念鄔家父母一片苦心都是為了孩子,最後還是帶上了不滿兩歲的鄔文。
鄔文這一離開,就離開了二十多年。
鄔家父母其實已經做好了兒子不回來的心理準備,因為鄔父當年託人傳的話就是如果姐姐和姐夫不嫌棄的話,這孩子就當過繼給了他們。
鄔文被送到茂城的姑母家時,受到了姑母一家人的熱烈歡迎。就連姑母家裡那個十分不好說話的婆婆,看到這麼個小人兒都忍不住心裡發軟。
之後十來年,姑父和父母對他都視如己出。
鄔文一到讀書的年齡,就被姑母送去了附近的夫子家進學。這一走進學堂,鄔文立馬展現出了極為好學的一面,他不但天資不錯,還很勤奮,一下子就獲得了夫子的認可。
一家人一看,這孩子竟還是根難得的讀書苗子,對鄔文更加喜愛了。
鄔文長到八歲時,事情發生了些許變化。多年不孕的鄔家姑母這一年終於懷上了,第二年就順利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
這還不算,此後幾年,鄔家姑母又接連生下了一子一女,家裡頓時就熱鬧了起來。
同時不可避免的是,孩子多了,分到每個孩子身上的資源自然也相應地減少。
況且鄔文畢竟不是鄔家姑母親生,有了親生的孩子後,不管是他的姑父,還是姑母,都不免要為自己的親生孩子多考慮一些。
於是在鄔文十二歲時,他得知了家中無力繼續供他讀書的訊息。
鄔文沒有絲毫怨言。
他被送來時,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嬰兒,他只知道自他記事起,一家人就對他很好,他一直都以為姑父姑母就是他的爹孃。
現在家裡孩子多,供不起他讀書,鄔文覺得很尋常,就回了家幫家裡幹活。
教鄔文的夫子卻是嘆息不已,再三向鄔家大人重複道:“鄔文今年就能參加縣試了,以他的才學,怎麼也能考個童生,再過幾年說不得就能考中秀才,你們真的不再考慮考慮嗎?老夫可以不收他的束脩。”
鄔家人現在的關注點已經不在鄔文身上了,又指望著鄔文回家幫忙,就堅決婉拒了夫子這番好意。
到鄔文十六歲時,城裡開了一家大酒樓,要招工,家裡一跟鄔文說起這事,鄔文二話沒說就答應去試試。
掌櫃見鄔文一副斯文樣,又得知他上了好幾年學,立刻問他願不願意跟著賬房先生學徒,等他學會了就可以獨立記賬,薪水就按賬房先生的算。
一家人得知這個好訊息,歡歡喜喜地就讓他去了。
這賬房先生一做,就是十來年,期間很多媒人上門給鄔文說親。
鄔文長得挺好,年紀又合適,還有一份體面的活計,不用風吹日曬雨淋的,很多人家都覺得找這麼一個女婿很不錯,女兒嫁過去肯定吃不了苦。
但娶妻就意味著要給出一份不小的彩禮。
鄔家姑母倒也不是真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