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這個東西底下只有一個字&ldo;天&rdo;,所以它就是瓷器中的&ldo;天字第一號&rdo;,歷代帝王都很喜歡,乾隆曾經給一個少了釉的天字罐讓唐英拿到景德鎮去補釉,特別叮囑:&ldo;能補,補好送來。補不了,不必補,仍舊送來&rdo;。唐英可是個做瓷高手,但接到這個東西後,不是不能補,我估計他是不敢補,所以他沒有補,只是自己按著這個東西重新做了幾個,給皇上送去。乾隆的重視和唐英的謹慎,我們就能看出這個東西的珍貴。
真的天字罐十分稀少,我們想看可以,想要比較麻煩,但是可以買仿品。這東西很多朝代都仿過,真的沒有,就買個現代仿的,我就有一個,做得十分逼真。收藏有時候是這樣,有的東西我們一生都不一定有機會看到,真的看到了,也不一定買得起,但有一個好仿品,我們也同樣能品味那種文化。
成化之後就是弘治和正德了,弘治就是那個五歲才看到爸爸的小孩子,這個小孩子也很爭氣,弘治是為數不多的明代賢君,但是呀,這個明代的皇帝普遍短命,弘治當了十八年皇帝,死時也才三十六歲。
弘治的青花用的是&ldo;平等青&rdo;,這種低鐵高錳料讓青花的呈色很淡雅,畫的東西也很少,留有大量的空白,這個特點與雍正的琺瑯彩風格很像,雍正的琺瑯彩也大量的留有空白地兒。他的青花繪畫和他父親一樣的柔弱,只是聽老人們說,他的那瓷器表面有很油膩的感覺,這個感覺不太好把握,要是有對比就容易識別。簡單點說,我們早上起來還沒洗臉時,你先用手摸一下臉,再搓一下你的手指,就是那個感覺。
弘治皇帝史書是對他的評價很高,除了勤政外,他還很節儉,所以他的瓷器產量相對較少,但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單色釉&ldo;弘治黃釉&rdo;。
這個東西和永宣時的&ldo;寶石藍&rdo;&ldo;寶石紅&rdo;工藝上差不多,只是他的釉加入了黃料所以器物呈現黃色,一種暖暖的,很嬌嫩的一種黃色,所以也叫&ldo;澆黃&rdo;或是&ldo;嬌黃&rdo;。
老師傅們都會告訴你,這叫&ldo;雞油黃&rdo;。這個就好說了,我們去買只雞,不是超市裡做好的那種燒雞,是菜市場那種活雞,肥點的最好。殺了之後,你就能看到雞油,找不位置我告訴你,在雞的胸口和屁股下面,沒看到是因為你沒剖開,剖開你就能看到了。
古玩行總是說,那個弘治黃釉啊,你使勁看,就能看到像雞油中的血絲!很多人看到真品也這樣去看,瞪大了眼看了老半天,有人說看到了,另一個就說,瓷器上哪來的血絲,你看到的是瓷器照到了自己的眼睛,那是你眼裡的血絲。
弘治之後是正德,這個正德一點也不正,更沒德,喜歡玩打仗,喜歡泡。他經常當眾表演一種絕技&ldo;千萬軍中取敵上將首級&rdo;。這個東西怎麼個玩法呢?叫人去牢裡提個蒙古俘虜,先綁好了,再把俘虜蒙上眼。派上千個御林軍拉開駕式,正德翻身上馬,大喝一聲,策馬揚鞭,沖入軍中,一刀把那個放在中央的人腦袋瓜子砍下來。這絕招是在皇宮裡玩的,那千萬軍都是自己人,那個俘虜是不是上將軍銜我就不知道了,皇上自己把自己封為大將軍,建立了一個做戰指揮中心&ldo;宣府&rdo;,天天舉行軍事演習,這就是正德皇帝。
正德十二年,因為探子來報,山西來蒙古鐵騎百餘來犯,於是皇上親率六萬精兵出動,戰鬥打了一天,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來犯之敵被殲,正德皇上打勝十六世紀明朝唯一的一次戰爭,這就是著名的&ldo;應州大捷&rdo;。班師後,正德皇帝先下令給正德將軍封賞,正德皇帝再下令給正德將軍發軍餉。
除了這個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