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尋村蹤之湯丹鎮田壩村(第1/9 頁)
山樑地勢水田多,田壩村名由此得。
水田資源豐富地,村名寓意意深多。
1
資生,一個年過三十的中年男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他並非出身於農村,而是生長在都市的喧囂之中,從小就對鄉村生活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嚮往。作為一名對鄉村文化有著深厚興趣的尋村蹤愛好者,資生決定將自己的好奇心轉化為行動,前往湯丹鎮田壩村進行一次深入的實地考察。
資生的背景頗為豐富。他在大學期間,不僅學習了人類學,還涉獵了經濟學,對農村社會結構、民俗文化以及鄉村變遷有著深入的研究。畢業後,他進入了一家政府機關工作,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資生漸漸感到內心的空虛和迷茫。他開始渴望逃離城市的鋼筋水泥森林,去尋找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去體驗那些簡單而純粹的生活。
對於田壩村的初步印象,資生是透過書籍、網路和朋友的描述拼湊而成的。他了解到田壩村位於湯丹鎮的一個山谷之中,四周被鬱鬱蔥蔥的群山環繞,四季分明,風景如畫。村民們世代以農耕為生,保持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生活節奏緩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諧。這些描述讓資生對田壩村充滿了憧憬,他想象著在那裡可以看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景象,可以聽到鳥鳴蟲鳴、溪水潺潺的自然之聲。
在決定前往田壩村之前,資生做足了準備。他閱讀了大量的關於農村生活的書籍,觀看了許多記錄鄉村變遷的紀錄片,甚至還請教了在鄉村工作的朋友。他希望透過這些途徑,對即將踏足的田壩村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他記錄下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可能的疑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終於,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資生背起了裝有換洗衣物、筆記本、相機和幾本鄉村文學作品的揹包,踏上了前往田壩村的旅程。他選擇了一種更為貼近自然的出行方式——徒步。一路上,他穿過繁華的都市,經過蜿蜒的山路,感受著每一次腳步帶來的震動和每一次呼吸帶來的清新。他的揹包裡,還裝著一些簡單的工具,以備不時之需。
隨著距離田壩村越來越近,資生的內心愈發激動。他開始想象自己將在那裡遇到的人和事,想象自己將如何融入那個陌生的環境。他期待著那些清晨的露水、傍晚的炊煙,以及那些在田野間勞作的村民們的笑臉。他想象著與老人們聊天,瞭解他們的生活故事;與孩子們玩耍,感受他們的純真快樂;與年輕人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夢想和挑戰。
當資生終於抵達田壩村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片片金黃的麥田,遠處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村口,一群孩子歡快地奔跑著,他們的笑聲在空氣中迴盪。資生被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吸引,他的心中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他知道,自己的這次實地考察之旅,將會是一段充滿挑戰和收穫的旅程,一段將改變他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旅程。
2
資生在田壩村的第二天,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他醒來時,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雞鳴聲和鳥兒的歌唱。他推開窗戶,看到了一片片翠綠的田野,空氣中瀰漫著泥土的芬芳。資生知道,這是他期待已久的一天,他將有機會遇見田壩村的村長——朱光榮。
朱光榮,一個身材魁梧、面容和藹的中年人,是田壩村的村長,也是資生此行的重要聯絡人。他已經在村子裡生活了大半輩子,對田壩村的歷史如數家珍。當資生來到村部時,朱光榮正坐在辦公室裡,一邊品著茶,一邊等待著資生的到來。
朱光榮看到資生走進辦公室,立刻起身迎接,他的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歡迎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我是朱光榮,田壩村的村長。聽說你要了解我們村的歷史,那我就給你好好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