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北陽安穩異事出(第1/2 頁)
李長河初聞“親蠶禮”這個名詞時,臉上閃過一絲陌生。
他微微皺眉,腦海中迅速搜尋著相關的記憶,片刻之後,他的眉頭舒展開來,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親蠶禮,這一古老而莊重的儀式,起源於周代,是古代皇后親自參與的一項重要禮儀。
每年春天,當大地回暖,萬物復甦,蠶寶寶即將開始它們那短暫而神聖的生命旅程時,皇后便會率領眾嬪妃,身著華麗精緻的鞠衣,前往先蠶壇祭拜蠶神嫘祖。
她們不僅虔誠地祈求蠶神的庇佑,還會親自參與採桑喂蠶的活動,以此來表達對農桑之業的崇敬與倡導。
這一儀式不僅彰顯了皇后對蠶神的崇敬之情,更是國家對農業與紡織業重視和支援的象徵。
然而,貞觀元年,這項儀式並未如期舉行。
究其原因,乃是當時政局動盪不安,尤其是狼魂暗刺事件發生後,李世民對皇后的安危憂心忡忡。親蠶禮不僅需要在皇宮內主持大典,還需要皇后親自前往南郊參與採桑喂蠶等繁瑣工序。
考慮到這些因素,李世民為了確保皇后的安全,決定暫停了當年的親蠶禮。
但時光荏苒,經過一年的發展,長安城的安全形勢大為好轉。加之皇后希望藉此機會為未出生的孩兒祈福,李世民便欣然答應了重啟親蠶禮的請求。
對於李長河而言,親蠶禮的重啟不過是朝廷中的一件小事。
他需要關注的事情遠不止於此,比如近日裡,他就正為北陽特區的管理建設工作而焦頭爛額。
北陽特區作為大唐朝廷的重大發展計劃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遷移北陽地界的百姓過程中,李長河卻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一些百姓聽信了謠言,誤以為朝廷要沒收他們的祖產。
再加上下層官員在傳遞資訊時出現的差錯,導致北陽地界的百姓對搬遷計劃非常抗拒。一月上旬也不過搬遷了兩成的百姓。
這讓李長河倍感壓力,作為北陽特區的總設計師,他深知搬遷工作對於特區建設的重要性。
然而,面對百姓的抗拒和誤解,他也是真心累。
幸運的是,李長河很快便提拔了兩位得力助手——蒙山和楊康。
蒙山是一位很早便跟隨他的木工匠,對建築工程有著深厚的造詣。
他被任命為北陽特區建設總管,負責特區的建設工作。
而楊康,熟悉他的人叫他楊六郎,曾經的宮造處護衛長。
自從李長河發跡後,與宮造處的來往也多了很多,然後他就發現楊康在宮造處的護衛管理很有一手,於是就將其挖了過來,任命他為北陽特區安全總管,全權負責北陽特區的安全問題。
李長河發現他的才能後,便將其挖了過來,任命為北陽特區安全總管,全權負責特區的安全問題。
兩人於貞觀二年一月二十號到崗後,迅速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
他們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很快便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只用了五天時間,就讓北陽特區內剩餘人口的六成簽訂了搬遷協議。
這讓李長河大為振奮,對兩人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蒙山和楊康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種默契的配合方式。
蒙山負責好言相勸、宣講政策,以理服人;而楊康則負責打擊頑固分子、維護安全秩序,以威立人。
兩人一軟一硬、一唱紅臉一唱白臉,相得益彰、互為補充。
當然,楊康在維護安全秩序時,也嚴格遵守了李長河的指示——絕不能對普通百姓付諸武力。
他帶領著一群手持利刃的衛隊在村裡村外巡視時,總是美其名曰護衛百姓安全、防衛響馬、剿滅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