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評書聽多了吧?(第1/2 頁)
範山一聽,果然來了興趣,湊過來問:“東主認識他們?”
李東主得意地一笑:“這燕山裡面千人以上的勢力,不從我這裡拿貨的不多。我從益都到中都,大生意都被人分完了,我就只能做做這些沒大有人做的小生意。”
範山一想也是,李東主是前遼殘餘勢力的重要聯絡人,燕山裡面的勢力基本都跟前遼有關係,沒有關係也要抱團取暖。李東主給他們供貨,幫他們銷贓,也正常。
不過他故意假裝不信,以便多打聽一些細節,就說:“郭家不是你們大遼的叛徒嘛,我看蕭縣令一提起來就義憤填膺,怎麼你還跟他們做生意?”
李東主笑笑說:“他多大年紀了,腦筋轉不過來。此一時彼一時,在商言商。兩三萬人的勢力,不拉攏不就傻了?
不過你以什麼身份去呢?要說以南宋的名義,他們他們是一點也不相信宋朝,肯定不願談。宋朝是奪了後周的江山,郭藥師讓侄子用後周太祖的名字,多半也是故意噁心宋朝。
要說以抗金軍的名義,怕是他們又覺得力量太小,給不了多少支援。”
範山問道:“他們很窮嗎?”
李東主點點頭:“不錯。他們人雖然多,但很分散,因為太窮。清水縣佔的地方好,還可以從關外倒皮子和人參過來。怨軍這幫人,只能從燕山石頭縫裡找食,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所以他們經常到處搶,中都附近又不敢去,就到西邊北邊搶,連草原上的牧民都搶。牧民自己都吃不飽呢。
這麼一來,結怨也多,成了萬人嫌。也就漢人逃奴投奔他們,其他人都不願跟他們打交道。還厚著臉皮繼續用大遼給的名號‘常勝軍’,但其實是常敗軍,乞丐軍。”
窮就好辦,別說咱背後有財神撐腰,就是沂州府根據地,也比北方大部分地方都富多了。範山都在琢磨去看看能不能收編了。
第二天他們辭別了清水縣的幾位父母官,蕭縣令拉著範山的手,一個勁說著感激的話。他多年連勸帶罵,大部分人還是不願西遷,範山跑來一忽悠,居然都開了竅。
範山看著依依不捨的李縣丞,笑著說道:“我去郭家幾天就回來,然後咱們就一起去草原。我從草原回來就直奔中都,跟那幫粟特人談幫著西遷的事。他們路熟,中間補給的事幹脆就包給他們。”
李東主本來想親自陪範山去郭家怨軍那裡,但中都有個大人物找他,於是就讓經常跟郭家打交道的李掌櫃帶著範山過去。他一個勁道歉後,然後說都安排好了。但範山心中暗暗犯嘀咕,看來這次未必多麼順。
郭家的主寨距離中都要遠一些,有三百五六十里路,靠近柳河,就叫郭家溝。雖然在旁邊山上有寨子,但平時大部分人還是住在下面的山溝裡。
很遠就來了四個衣甲齊全的騎兵,跟李掌櫃核對了情況後,也不理範山幾個,兩個在前面帶路,兩個在隊尾押著,帶著他們往前走。範山的幾個手下面面相覷,這不像是歡迎啊。
剛剛轉過谷口,就看到郭軍已經集結了大隊人馬,列陣以待。一個手下催馬到範山旁邊說:“有點不對,頭兒,要麼你先跑,我們斷後?”
範山嘿嘿一笑:“怎麼膽子變小了?放心,我們一共才十來個人,真要對我們不利,用得著調上千騎兵來?還不是想展示一下實力,賣個好價錢?”說完催馬上前,跟在李掌櫃後面。
到了近前,卻發現一個小軍官迎了上來,皮笑肉不笑地說:“貴客臨門,有失遠迎。”用手往後一指,揚聲開氣,大吼一聲:“請!”
他這一嗓子剛喊完,就聽見“蒼琅琅”一陣亂響,後面排成兩行的軍士齊刷刷拔出刀來,擺了個刀林。範山站直了走過去,額頭就會可能被刀劃傷。而要是想過去不碰刀,就只能弓著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