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3 頁)
水面魚的養殖,也可以節約鴨飼料,但對魚的增產效果不大。二是塘外養鴨。即在漁池附近建鴨棚,並設定水泥活動場、活動池,每天將活動場的鴨糞、殘餘飼料沖洗到漁池中。這種方式便於鴨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長處。三是魚鴨混養。即在漁池堤埂上建鴨棚,圍一部分池埂作活動場,把鴨直接放養在漁池上。這種方式能較好地發揮魚鴨共生互利的生態效應。農民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經營方式,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益。
三、進行合理搭配
漁池養鴨一般以每畝放鴨 100~150只為宜,若放鴨兩百隻以上,應該以養鰱、鱅、羅非魚或鯉與鯽等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主,不宜以草、魴或青魚為主。此外,還要注意換水增氧。每畝養鴨不應超過250只,否則魚的產量會明顯下降。以每隻鴨年產糞 40~50千克計,養鴨魚池比不養鴨的每畝要增加4800~7500千克肥料,有效培肥塘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為鰱、鱅魚生長提供充足的飼料。養鴨魚池可以鰱、鱅魚為主,每畝可投放魚種50~75千克,約1000~1500尾。以養草、青魚為主,每畝放魚種75~150千克,約1000~1500尾。如果飼養得法,那麼每畝淨產魚可達400千克以上。
四、加強飼養管理
為了便於鴨子的集中管理,舊網、紗窗布等材料可以用來包圍一些漁池作為鴨子的活動池。最好在每平方米的水面上養兩至四隻鴨子。網的高度在水面上下各40~50厘米,這樣魚就可以自由進出。每天早晚在池埂活動場給鴨投飼,傍晚待鴨進棚後,將場地鴨糞、殘食清掃入池。早晨趕鴨出棚,撿蛋後要將棚圈內鴨糞清掃入池。
夏季鴨群排糞量大,水質過肥,要及進加註新水,並減少施肥量。”楊子玉耐心地說。
“謝謝楊工的講解。”徐家強說。
“不客氣。”楊子玉說。
使用綜合養殖方法的徐家強,每批養殖了兩千羽麻鴨。養兩千羽鴨子的成本在五萬元左右,包含鴨苗、鴨料、飼料等費用,一隻鴨子出欄可以賺6.50元左右,一批可以專1.2萬元。麻鴨一年可以養殖六批,一年下來可以賺7萬元左右。
林下養雞就是利用草山草坡等地方的天然青飼料和昆蟲等動物性飼料放養家雞。它具有隔離條件好,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少的特點。既節約了飼養成本,又增加了肉質野味,養出的雞風味獨特、品質好、無腥味、味道鮮美,頗受消費者歡迎,所以價格好,不僅能賺錢,而且效益還高,是致富的好門路。
東嶺養殖場林下養雞在以不破壞植被為前提,養殖場每畝載雞六十隻,以千隻為單位,再在林帶中央或選擇坐北朝南適當位置建起簡陋雞舍,屋頂用稻草,瀝青紙、石棉瓦等材料,屋柱用木條等做材料,牆壁用玉米杆或塑膠袋編織布圍起。這樣結構的雞舍成本低,飼養千隻雞欄舍只需投資約500元,比傳統雞舍節約50%成本。
此外,在養雞時,徐家強選擇生長性強、肌肉飽滿、抗受力強的品種進行繁育,在繁育和放牧過程中也要飼餵優質飼料、綠色飼料、地方粗糧等,以提高肉質,降低飼養成本;具體的養殖數量要根據養殖方式和環境來確定。在森林裡養雞有很多好處。
林下飼養的土雞肉質優,味道鮮美,市場價格高。由於林下飼養的土雞全天在寬闊林下行走,故也稱為走地雞。其次,林下飼養的土雞自由採食昆蟲、青草,加上 60日齡以後採用穀物飼養,使土雞具有皮薄、肉質結實、嫩滑、味美的優點,接近農戶放養的土雞。
按照市場土雞的價格來算,每月銷售3000只雞來算,每個月的純收入在元以上,全年的利潤在35萬元左右。
林文靜在給父母報喜信中說:“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