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3 頁)
面是農村適合養老,在農村不僅環境好,而且生活的成本也要低很多,最關鍵的是它還了無數人的“田園夢”。
既然是在農村養老,那肯定是要有房子居住的,那他們在農村能買地建房子嗎?對於退休人員紛紛返回農村,國家也是鼓勵和支援的,因為這樣不僅能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還能讓他們在農村發揮餘熱。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農村戶口的退休人員,也就是戶口還在農村的話,那他們就應該有自己的宅基地,這樣就可以在宅基地上翻建房屋。
畢竟相比於城裡的昂貴房價,農村的房子要便宜很多,如果只是滿足個人居住的房子,建一棟也就是數萬元就可以了。然後簡單裝修一下就能入住了,這對於有退休工資的老人來說,也沒有什麼壓力的。
現在農村有很多人紛紛去城裡打工、買房了,而農村的宅基地也閒置了,所以有的人就會主動退出,甚至在農村只要是幾萬塊錢就能買到一套房子,但前提是要是農村戶口,而且只有本村的宅基地才能拿來交易。原因是宅基地是村集體所有,只有本村集體的人員才能購買。
但是如果不是農村戶口的,是城裡人的話就不能購買農村的宅基地,也就不能購買土地來建房子了。這是因為長期以來,在我國都是嚴禁非本村戶籍的人員來購買宅基地、房子的。而城鎮戶籍返鄉人員,自然也不能買農民的宅基地、房子。
如果想要在農村去養老、居住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是直接去租賃農民的房屋。而且現在農村的房子租賃的時間也比較長,最長租期可達幾十年。當然了還有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和當地的村民合作,住戶出錢出資來建房屋,而村民出宅基地。當房子建好以後,它是歸村民所有,而住戶卻擁有居住權。
為了接收沒有宅基地返鄉退休人員,李各莊村委在不增加宅基地使用面積的情況下,為三個回鄉沒有宅基地的原村民蓋了小四合院,四合院的建設嚴格執行國家《土地管理法》,旨在突出“特殊保護耕地、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和“最佳化市場配置、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並重的管理制度,在提高土地利用質量和效益上取得新進展。
李秀木是“老八路”,抗日戰爭年代他們“金銀銅鐵木”兄弟五人齊入伍,“金銀銅鐵”四人是革命烈士,他自己也落下殘疾,一輩子無兒無女,家裡祖宅眾多。為了支援新農村建設,流轉了八位宅基地給村裡,村委按照政策補償了李秀木十幾萬元,他卻把這些錢作為特殊黨費上交黨組織。
老黨員交了十幾萬元特殊黨費引起轟動,李秀木說:“我年紀大了不能為黨做什麼貢獻,用這種方式表示我對黨的尊敬、愛護和感激。”
李天昊知道以後說:“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我愛黨,尊敬黨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做為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該有一份濃厚的家國情懷,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踏實、務實地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要尊老愛幼,傳承中華美德。我們開元集團分給薄雲來老人一套四合院,他有永久使用權,而且水電和物業費全免。”
村支書李書龍說:“李秀木老人享受村裡的一切福利待遇,他既然不願意進養老院,那麼我們負責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李書武說:“待五爺百年之後,我給他披麻戴孝。”
李書龍說:“李秀木回鄉的時候是大校,把自己的轉業費都扶貧了,想當年鎮裡建中心小學,老人捐了數年積攢的退休金,而且不留名。”
“書記,李老是建國前的老八路,現在退休金是多少?”李天昊問。
“李秀木1938年16歲時與四個哥哥參軍,曾經參加過百團大戰、渡江戰役和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曾榮獲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等。
1958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