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1/3 頁)
李天昊知道李書明的安排以後很高興,他對李美鳳說:“姐,大哥做的對。”
“大哥能夠得到你的幫持是他三生有幸,他這麼做是應該的,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當好這個公司經理,能不能帶著人管理好花蔬基地和養殖場。”李美鳳說。
“我們已將給大哥搭起‘戲臺’,這戲怎麼唱是他的事情,希望他不要讓人失望。”李天昊說。
“你安心在新飛集團工作,我想大哥大嫂能夠替你分憂的。”李美鳳說。
“姐,你不要去想那些,要好好照顧好薇薇,不要讓她受了委屈。”李天昊說。
“薇薇的事情你不用擔心,是不是該考慮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了。”李美鳳說。
“再等等。”李天昊淡淡地說。
看著李天昊走出家門,李美鳳知道他在迴避這個事情,她自己不是弱智和無情,而是不能捅破這層窗戶紙,她害怕以後會與李天昊分開。
李天昊在辦公室乾坐了半天,覺得無聊的很。為什麼人總會感到“無聊”?其實是大腦給我們的暗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無聊”就是我們的意識缺乏刺激感,從而使得我們的情緒處於“低喚起”狀態。
打個比方說:你每天工作任務安排特別滿,早晨8點上班,加班到晚上10點,回到家裡你只想睡覺,大腦處於極度疲憊狀態。此刻的你,根本就不會考慮什麼是無聊。
如果休息日宅在家裡,躺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無所事事,感覺整個人都特別焦慮,那麼這就是無聊狀態。
但如果你試著走出家門,去爬山,去運動,去看看風景,視覺上帶來的感官刺激,又會進而影響你的情緒波動,這時你就不會感到無聊。
從本質上來說,無聊分為“自我意識無聊”和“客觀環境”所導致的無聊。
第一種是客觀環境導致的無聊。這一點很好理解,當一個人“空閒時間太多”,就會感到自己無聊。就像你在等公交,在看一場無聊的演講,看一場乏味的電影,跟不喜歡的人聊天等,這些行為和環境,都會讓你產生無聊感。或者說,長時間將自己關在同一個環境下,每天宅在屋子裡不出門,每天在廠子裡上班兩點一線等,這樣的環境,也會讓你感到無聊。
第二種是重複某件事導致的無聊。相比於從事“創意、創造性”工作的人,流水線上工作的人更容易感覺無聊。每天做的都是同樣的事情,每天都在重複,從上班到下班,一直在重複著。身體如同機器一般,機械化地去完成某項任務,大腦不參與工作,每天都在胡思亂想。這種高強度,高密度的重複性工作,就會讓一個人陷入無聊情緒之中。
第三種是“自我意識”的無聊,也可以稱之為“精神上的無聊感”。一個人意識越活躍,對知識或者對某種更高的追求,有著痴迷一般的慾望,他就會感到強烈的空虛和無聊。比如說一個人特別喜歡讀書,喜歡探索,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那麼,當他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跟周圍的人沒有共同話題,他就會陷入自我意識的掙扎和無聊狀態。一種是存在主義,一種是虛無主義,這兩類人在一起,彼此都會覺得無聊。
人為什麼會感到無聊?
無聊是對行動的召喚,是大腦向我們發出的訊號,提醒我們需要更加投入,無聊將我們推向更有意義的行動。如果你總是感到無聊,其實是你對某件事、某個人的投入度降低。
每個人都需要與這個世界,建立一種強烈的情感聯結;但這種聯結又不是持續保持在同一個頻率的,而的波動起伏。就像你跟一個人談戀愛,你們倆的感情並不是一直處於熱戀期,而是會陷入矛盾期、平淡期。陷入了矛盾和平淡期,你就會感到無聊。推本溯源,還是因為你對這段感情的投入度不夠導致。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