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1/3 頁)
聽到開門聲的李天昊知道是於曉霞來,他胡亂洗了一把臉出來。
客廳裡,身著紅色運動服的於曉霞正在收拾一屋狼藉,李天昊尷尬地說:“辛苦你了,昨晚我沒有收拾衛生。”
“李工,不客氣。”於曉霞說。
“小於,怎麼起這麼早?”李天昊問。
“正常起居。”於曉霞說。
“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作勞,養其精也。夫神氣去,形獨居,人得死。能調養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也。”李天昊說。
“怎樣才是真正的‘起居有常’?”於曉霞問。
“‘起居有常’,用《周易·繫辭上》的話來說就是‘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人體是個陰陽的和合體,怎麼才能‘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呢?
起就是動,一定要動,動才生陽,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但我們既要關照陽,也要關照陰。老運動也不行,也要靜下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就需要睡眠,睡著了就靜了,就會歸根、覆命。當然整天睡覺也不行,久臥傷氣,因此我們要起居有常。
起居就是一動一靜,動是消耗,靜就是修復,身體尤其是免疫系統一定是在靜的狀態下才能得到很好的修復。睡眠就是健康的守護神,這個太重要了,除非禪定功夫非常好,也許可以例外。
整體觀念很重要的一個內涵就是天人一體觀,人要與天地相適應,相合一。過去沒有電,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著太陽走。現在太多的人都在受睡不好覺的困苦,因為各種各樣的條件,如照明、加班、夜生活等,促使我們起居無常。有些人說我睡覺沒問題,腦袋一沾枕頭就睡著了,也睡了八九個小時,但是你的睡覺時間是幾點?往往還是熬夜的多。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該起床了才入睡不久,這就叫起居無常,會極大地影響生命的狀態。
起居橫跨了身心兩界,我們的生命跟機器有相像的地方,比如機器做功會發熱,我們跑100米也會發熱。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這就是心的層面。現在的汽車仍然需要司機駕駛,也許未來智慧化了,就不需要駕駛員了,就不需要休息了。那麼駕駛員不可能全天候都在開車,而駕馭我們身體的司機就是心或者神,它需要休息,‘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學習工作勞累了一天之後就是要讓它歇下來。
晚上九點到第二天凌晨三點,這是睡眠的黃金時間,如果此時能夠處在相對深的睡眠裡面,我們就會讓該發生的事情發生。因為身體的深度修復都是在深睡眠中進行的,比如免疫系統、造血系統等器官的修復,中醫講的骨髓、精、血等精微的蓄養,腎主骨生髓以及精血互化的過程都需要在這樣特定的條件下才能很好地發生、工作。深睡眠就是靜,身體的外面靜了,裡面就動了,而動的過程正好相反,所以睡眠一定是適時的睡眠才行。
飲食基本上是作用在物質層面、有形的層面,但睡眠、起居與形神都有關係,更加重要。神以精為基礎,故稱精神,而睡眠可以養精蓄銳,精藏納好了,精足神也就足了。總之,該睡覺的時候一定要去睡覺!”李天昊說。
“李工,你明白這麼多,為什麼自己不遵守呢?”於曉霞問。
“迫不得已。”李天昊說。
“食堂有多種早餐,您吃點什麼?”於曉霞又問。
“我早餐幾乎不吃,但是早茶必須喝。”李天昊說。
“那我給您衝一杯奶茶,要不要再吃一點雞蛋或麵包什麼的?”於曉霞再問。
“不用那麼麻煩,等我餓了就泡麵吃。”李天昊說。
“泡麵可以應急,但是不能作為主餐。”於曉霞說。
“男人沒有那麼嬌氣,你自己去吃早飯吧,上班後還要接收新員工。”李天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