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 頁)
時的面積往往很大,所以有些火星子就會被風吹走帶到其他地方。有時候會引燃附近的易燃物,從而造成間接的經濟損失。
最後就是焚燒秸稈明顯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因為它會對整個農田的生態系統造成危害。第一就是降低土壤肥力,使得耕地變得越來越貧瘠。第二焚燒秸稈還會蒸發土壤水分,最終破壞耕地。第三大家都覺得焚燒秸稈可以燒死害蟲,殊不知連土壤當中大量的微生物也一起燒死的,最終就會導致農田板結化。
生物學家表示絕大多數土壤微生物在15到40c範圍內活性最強,但耕地表層土壤過火以後,地下5厘米處的溫度可達65到90c,焚燒后土壤中的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等等數量分別較焚燒前減少了85.95%、78.58%和87.28%。
綜上所述,焚燒秸稈的危害確實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禁止它的原因。不過禁止焚燒秸稈的政策雖然早早就推出了,但是人們卻不是那麼配合。
說到底,還是大家不理解秸稈現在到底能用來幹嘛,也無法再向從前那樣將其加入自己的農業迴圈當中。
那麼,秸稈到底有什麼用?面對如今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情況,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雙方達到共贏呢?
其實農業依舊是我國的根本,而我們也一直都是世界秸稈大國。在這種情況下,實現充分對秸稈資源的開發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秸稈主要用五方面的用途,分別是用作燃料、用作飼料、用作肥料、用作工業原料和用作食用菌基料。具體用在哪一方面,還是要看秸稈的形態、質地、密度等自然特徵是怎樣的。
因此想解決秸稈的焚燒問題,就要讓農戶明白這東西可以用來做什麼。
開展宣傳教育,加強技術培訓和推廣,不僅要讓大家都學會利用秸稈,還要讓大家知道有關‘禁燒秸稈’的相關法規和政策,引導人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當然,在加大技術培訓之後,就能夠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了。從前大家可能不瞭解秸稈有這麼多用處,或者又怎麼使用。在實施這一策略後,想必會得到不同的成果。
其次還要加快建立秸稈收集體系,推進秸稈產業化的開發。考慮到秸稈本身的特性以及農戶的需求,每到收穫季節結束之後,政府應該在監管之下讓相關企業儘快收集秸稈,不要耽誤農戶後續的勞作。
只有當某一種東西的利用形成產業鏈之後,才能夠慢慢地步入良好的迴圈。禁止焚燒秸稈確實是我們從大局方面考慮得到的結果,但是也該考慮到農戶的意願以及需求。不然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著如何‘禁止’,無法得到農戶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支援,那麼總會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依舊存在焚燒秸稈的現象。
總的來說,禁止焚燒秸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不斷地完善它。其實從古至今,已經有不少看起來無法被根除的‘陋習’,在長此以往的引導和禁止下,完全被拔除了。只不過這是一個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禁止焚燒秸稈也一樣。”徐家強耐心為村民們解釋。
“護林防火,禁止焚燒秸稈人人有責,希望人人遵守,如果誰違反了法規,那麼他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袁志國說。
“那我們的廢秸稈怎麼處理?”村民代表又問。
“咱們村的廢秸稈可以窖化產沼氣,屬於廢物利用,還可以為村民們增加收入。”徐家強說。
“聽書記這麼一說,咱們是不能再焚燒秸稈了。”黨群們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