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第1/3 頁)
王興朋帶領莊子玉與商連喜去村民的瓜地登記種植畝數,他們首先來到養雞場南崇乾軍家瓜地,崇乾軍的父親崇德剛熱心地選了一個熟透的西瓜切開分給三人吃。
商連喜問崇德剛:“姑父,村裡登記各戶種西瓜的畝數,你家種了幾畝?”
崇德剛說:“種了四畝半。”
崇乾軍問商連喜:“表哥,你問這個幹什麼?”
商連喜說:“今年村裡給種瓜的戶發補貼,西瓜每畝地補貼480元,香瓜或甜瓜補助500元。”
崇乾軍又問商連喜:“村裡有這好事?”
商連喜說:“是的,你登記簽字吧。”
“好,我簽字。”崇乾軍高興地說。
“你簽完字我們還要錄影片存檔。”王興朋說。
莊子玉與崇乾軍去錄影片,王興朋開始填表,填完表確認無誤後點給崇德剛2160元錢。
崇德剛高高興興地收下錢,接著拿起兩塊西瓜給王興朋與商連喜吃。
商連喜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一種說法認為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而是產自於非洲,於西域傳來,因此名為西瓜。另一種說法源於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相傳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被發現,,西瓜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西瓜。”
崇德剛說:“《日用本草》記載西瓜富含多種維生素,具有平衡血壓、調節心臟功能的作用。西瓜號稱夏季瓜果之王,‘夏日吃西瓜,藥物不用抓’,民間這句俗語反映了西瓜的藥用價值。史料記載,西瓜在明、清時代被列為太廟果品之首,人們把西瓜叫作‘貢瓜’。清朝南苑闢有瓜園,慈禧、嘉慶皇帝愛吃西瓜,皇帝為此令人專門給他開闢了一個小瓜園。王禎在《農書》中說西瓜‘食之如醍醐灌頂,甘露沁心’,表達了西瓜清爽解渴、甘甜潤肺的價值。”
王興朋說:“西瓜喜溫暖、乾燥的氣候、不耐寒,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 24~30度,根系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 30~32度,根毛髮生的最低溫度14度。西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較大的晝夜溫差。西瓜耐旱、不耐溼,陰雨天多時,溼度過大,易感病。西瓜喜光照,西瓜生育期長,因此需要大量養分。西瓜隨著植株的生長,需肥量逐漸增加,到果實旺盛生長時,達到最大值。西瓜適應性強,以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最佳。喜弱酸性,ph5~7。
早熟西瓜在上年12月中旬至3月下旬播種,中熟西瓜在4~6月播種,秋延後西瓜在7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前1天下午營養缽澆透水,播種時,將帶芽尖種子平放於營養缽內,每缽1粒,覆細土厚1厘米,加蓋薄膜。”
“你家種了幾畝瓜?”崇德剛問王興朋。
王興朋說:“我家種了三畝六西瓜,一畝甜瓜。”
“你家賣得怎麼樣?”崇德剛又問王興朋。
王興朋說:“不好,西瓜不到七毛錢,甜瓜不到兩塊錢,能夠本,但是沒有多少利潤。”
“我們家前幾天批發的西瓜還不到六毛錢,加上炸了和壞了的瓜,平均也就是五毛多錢,看來這一季鐵定沒有什麼賺頭了。”崇德剛說。
“咱們村種植瓜類的種植戶三十多家,種植少的還好,種植多的可以說欲哭無淚,好在村裡給予一定的補貼,這樣農民的日子會好過一些。”王興朋說。
“是的。”崇德剛說。
莊子玉與崇乾軍錄完影片,王興朋說:“我們去下一家。”
“姑父,我們走了。”商連喜說。
“去吧。”崇德剛說。
三人頂著烈日來到孫昱偉家的瓜地,孫昱偉是洛家夼村種瓜大戶,西瓜、甜瓜和香瓜以及脆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