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3 頁)
有那些失去了父母的385名孤兒,喪失了愛子愛女的734名鰥寡,終生飽嘗地震痛楚的456名截癱親人,他們的損失也能用數字計算麼?
災難考驗心靈巨大的災難將一切秩序統統打亂、擊碎,局勢是嚴峻的。當人們不得不承認眼前這目不忍睹的現實時,現實則向每一個倖存者提出了最嚴峻的考驗!
全縣最高指揮機關‐‐寧河縣委首當其衝地接受了考驗。
縣委書記邢國俊從廢墟爬出來後第一個趕到縣委,拿起被強震甩出老遠的中共寧河縣委員會的牌子,擦掉上面的泥水豎在廢墟上,拉開了搶險救災的序幕。夜色中各位縣領導不顧自身的傷痛和失去親人的痛苦,行色匆匆地趕到縣委。人們發現縣委組織部長吳景漢的眼圈通紅。地震時他全家都被埋進廢墟。他掙扎出來後,聽到了兩個呼救聲,一個是兩個摯愛的女兒,一個是隔壁起火的鄰居。他義無反顧地跑向鄰居家,左撲右擋滅火,救出鄰居一家人。等他精疲力竭回來救家人時,兩個心愛的女兒已經停止了呼吸。
巨大的災難考驗著領導者。邢國俊書記抹掉臉上的淚水和泥水,攥著拳頭告訴大家:&ldo;同志們,我們不能倒下,人民在等著我們,聽我指揮,馬上分頭救人!&rdo;天剛矇矇亮,四處救人回來的領導者們便聚在縣委大院,在瓦礫上召開了緊急常委會,商討應對災禍的對策,並立即付諸實施: ‐‐縣廣播站是地震的重災戶。人員受傷,裝置被毀。從瓦礫中站起來的他們不顧傷痛和家中親人的安危,在廢墟中刨出發電機、擴大器,搶修好擴音裝置,修復廣播線路。他們深知,在此危難之際,老百姓太需要聽到來自縣委的聲音了!當天上午10點,緊急架設的廣播向蘆臺和鄰近鄉村播音了。三天後,全縣人民從廣播中聽到縣委鼓舞人心的聲音&ldo;蘆臺鎮的居民們,全縣的父老鄉親,縣委還在!我們將同你們同呼吸、共命運,一起抗震救災……&rdo;
&ldo;728&rdo;劫難在寧河(3)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當天下午,在蘆臺的廢墟上出現了11個售糧點,免費供應災民。到8月3日,蘆臺糧站的職工硬是將19萬斤糧食從廢墟中清理出來,分發給災民。
‐‐地震將全縣僅有的4座35千伏變電站震損,70多公里的35千伏和700多公里的10千伏高壓線路電桿倒折,上千公里的鄉村低壓線路杆倒斷線,無法送電。勇敢頑強的電業工人首先搶修了蘆臺變電站。當日晚,蘆臺和部分鄉村通電。17天後全縣通電。
‐‐災難之時,通訊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地震使寧河通往天津、廊坊、唐山、漢沽等地的16條電路和28條中繼電路全部阻斷,通往外界的聯絡全部癱瘓。天一亮,接到縣委&ldo;不惜一切代價儘快向北京、天津報告災情&rdo;命令的郵電局幹部職工,從廢墟中刨出摩托車,分頭去唐山和駐寧解放軍某部求援。走到任莊路口,遇上一位騎腳踏車欲到北京報災的唐山市長途線務員。由於薊運河大橋震斷無法趕到北京,只得就地用無人增音聯絡線路向北京長途電信局求援,接通了國務院值班室電話,匯報了唐山、豐南、寧河地震情況。與此同時,縣郵電局職工晝夜搶修線路,三天後全縣恢復了通訊。
‐‐兩天後,北京軍區舟橋某部在薊運河成功架起鋼鐵浮橋。醫療隊、解放軍救災隊、搶險物資隊隆隆駛過,奔赴災區。趕赴北京、天津的傷員運輸隊飛速而去。
‐‐當日下午,幾路解放軍搶險隊奔赴到蘆臺鎮大街小巷。災民看到,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