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頭頂上的流動花園 4(第1/2 頁)
4
所謂“上元小年兜”,鬧過了元宵,賞過了花燈,這個年才算過得完整。
與以往的元宵節不同,沐川、顧小喜選擇在非遺文創園裡過節。而從策劃元宵活動到實施方案,中間還不到七天。
之前的方案,由顧小歡提出,整個園區裡會以“刺桐花燈”為主題,來進行打造。但當沐川、顧小喜從風車島回來後,就提出一套改進的方案。
原因無他,只因之前的方案較為保守,很難在眾多的燈會地中脫穎而出,成為遊客們的首選,無法為園區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相關的推文四天前就發了出去,文創園的工作人員也進行了緊鑼密鼓的準備。為了打響知名度,每個人都加班加點,盡力完善每一個細節。
元宵節當日,約摸五點來鍾,文創園裡已經掛上了精心製作的各式花燈。與此同時,在歡喜妹雕像旁邊,拉起了“蟳蜅女賞花燈”的活動宣傳橫幅。
再往宣傳橫幅右側,便是一個臨時增設的“簪花圍”非遺體驗點,和現場展示元宵圓製作和售賣的攤位。
這一次,沐川、顧小喜別出心裁,把元宵燈會的宣傳主題定為“蟳蜅女賞花燈”,重在在於推廣刺桐花燈、簪花圍,和元宵圓。
在這三者裡,前兩個都是國家級非遺專案,一個是市級非遺專案。簪花圍雖與元宵節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是文創園歡喜妹Ip頭上所簪的花環。
考慮到遊客們對這個Ip十分喜愛,顧小喜便提議來一次沉浸式的花燈會。
六點一到,遊客們紛紛進園。
沐川、顧小喜站在玻璃廊橋上,一直注視著人流量的變化。
一開始,人流量並不大,且以女孩居多。但約摸一個多小時後,遊客逐漸增多,到了晚上十點鐘時,已是人頭攢動,語聲鼎沸。
如顧小喜所料,沒有一個女生會拒絕簪花圍的誘惑。女孩子們剛一進園,就體驗了簪花圍,而後自動代入了蟳蜅女的角色。一時之間,幾十上百個“蟳蜅女”,都呼朋喚友地逛起了園區,賞起了花燈,猜起了燈謎,打卡了朋友圈……
這可比什麼廣告都有用。
沉浸式賞燈,畢竟是稀罕玩意兒。沒人不想來嚐嚐鮮。
遊客越來越多,且表現出相當的購買力。除花燈之外,很多非遺店鋪都順帶著沾了光。
見狀,沐川站在橋上,摟著顧小喜誇了又誇,說她這個“元宵大拼盤”方案做得有特色。
顧小喜被誇得喜笑顏開,言語卻很謙虛:“我能想到這個‘元宵大拼盤’,也是因為你的提示啊。”
“什麼提示?”沐川仍然回味著那一夜,頗有點食髓知味的意思,“蟶子和海蠣的拼盤?”
“滾,我給你說正事。”顧小喜語帶薄嗔,“你不是給我提了兩個問題嗎?一是,非遺手藝人很難在短期內自行組合,研製新的產品。”
“嗯。”
“二呢,是非遺手藝人,大多專注於自家手藝,不善營銷。他們即便是跨界組合,也未必能做出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
“對!所以,你給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策劃人,要負起這個責任,要做出周詳的策劃案,一定要讓每一款商品,或者是每一次活動,都能撓到遊客的癢癢肉。”
顧小喜笑了:“那你覺得,我們這次的策劃,有沒有撓到遊客的癢癢肉。”
“當然,營造氣氛,讓遊客們以蟳蜅女的身份沉浸式賞燈,這個點子多有意思啊!也只有我家小喜能想到。對吧?”
這個點子,是由顧小喜提出,沐川加以完善,顧小歡拍板的。想到創意的來源,在這燈月交輝之夜,顧小喜突然有點恍惚,不自禁嘆了口氣。
沐川忙問她怎麼了,她便說:“我在想,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