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創意產業園?這不行! 9(第1/2 頁)
9
這一晚,沐川、顧小喜和吳昌平促膝長談。
毫無疑問,沐川發揮主場優勢。
“我先說一個北京的創意園區‘朗園Station’。它的前身是一個紡織廠,裡面有很多紅磚廠房。這兩年,廠房被改造成了很多特色店鋪,整體風格較為簡約,那些紅磚灰牆乍一看可能有些平平無奇,但是很出片,充滿濃郁的藝術氛圍。這種視覺效果和氛圍感,和美式工業風很相近。
“至於店鋪,最有特色的,莫過於一些精品家居,一個網紅家居店在這裡駐點,可以拉來很多流量。有些小眾展覽找不到場地,也喜歡在這個創意園區辦展覽。
“這一份資料,是上海的‘開倫?江南場創意園’,位於蘇州河畔。以前,蘇州河畔差不多有700多家工廠,諸如火柴廠、味精廠、麵粉廠、棉紡廠、印務館等等。嗯,這些近代民族工業,幾乎都不再營業了。這個江南場創意園的前身,是一個江南造紙廠,創始於1925年,是民族資本在這個地區最早開設的造紙廠。
“不過,造紙行業是重工業,不可避免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就在2004年,出於產業轉型的考慮,江南造紙廠就宣告停產了。造紙廠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接下來就是進行合理開發。先是不動產租賃,後來又啟動了第二輪轉型調整,進行全面整修。吶,這是開發之後的樣子。
“老舊廠房的建築風格,是紅磚黑瓦。在此基礎上,設計師又以法國塞納河畔的標誌性建築為參照,進行整體規劃,最後匠心獨具地設計了……嗯,就是這幾張圖。好看吧?像是歐式獨棟別院。
“這個,是杭州的運河天地文化創意園,後來改名為‘LoFt49’,時尚感更強烈,被打造成了一個藝術時尚的基地。它的前身,是始創於1958年的一個化纖廠。當年,杭州化纖廠,還曾是大陸首批建造的四家化纖廠之一。但也沒辦法,重度汙染會影響家園建設嘛,只能轉型升級。”
在沐川陳說案例時,吳昌平、顧小喜都聽得很認真,等他說完了,吳昌平才提出一些不解之處。畢竟,他是個生意人,有著出色的眼光和判斷力。
“照小沐先前說的,很多城市都把工業廠房改造成文化創意園。我覺得啊,一個兩個倒還新鮮,大家都一窩蜂地這麼幹,又如何避免同質化呢?”
沐川反應也很快,不假思索地回道:“這正是一個規劃者要考慮的問題。必須要在模型中去找到自己的特色。譬如,我剛剛說的江南場創意園,它保留了原有建築,但又參考了法國建築的特點。最後,整個園區呈現出的雖然還是工業風,但和朗園Station的美風截然不同。至於說,我們這個創意產業園,應該保留所有的閩南元素。”
“嗯,在建築層面,確實可以做到各有特色。但我還想問一個問題。我們這個文化創意園,和一般的文化街區,區別在哪兒呢?”
沐川還在思考之中,吳昌平又問:“我們刺桐的文化產業,搞得也很興旺紅火,大大小小的街區本來就很多。要說消費、購物,顧客們大可在交通更為便利的街區去。如果說,我們這個產業園,只是在建築風格上和別人的不一樣,最多也只能在初期吸引一些來打卡的網紅。那麼,再往後呢?長久的吸引力在哪裡?發展的活力在哪裡?”
這些問題,沐川都做過思考,但此時他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吳昌平的話不多,但句句戳中問題核心,可謂是切中肯綮。
沐川思忖片刻,才謹慎作答:“這之前,我曾做過一番思考,也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覺得此時此刻不能打動您。就先不忙著回答您了。”頓了頓,他又說:“就像江南場創意園負責人說的那樣,‘更新的目的不是推翻,而是為了提升,給它二次生命’。如果我不能給糖廠一個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