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5 頁)
漠上的蒙古人都是用皮袋盛水的,孟家父女到了蒙古已有多日,也跟從了蒙古人的習慣。
李思南心裡想道:“用皮袋盛水比用水壺好得多了,可惜我沒有預備。要是有這麼一個大皮袋,在沙漠裡至少可以多熬幾天。”
李思南把那鍋稀飯吃得乾乾淨淨,孟少剛笑了一笑,說道:“精神好了點麼?”李思南道:“好得多了。”於是盂少剛回到剛才的話題,繼續說道:“你在金虜統治的地區,可曾聽到這樣的一個風聲:蒙古要和大宋聯盟,夾攻金國?”
李思南道:“這幾年晚輩家居侍奉老母,窮鄉僻壤,聽不到什麼訊息。此事若然屬實,倒是一個喜訊。”
孟少剛皺了皺眉頭,說道:“看來訊息倒是真的,不過,卻未必是大宋之福。”
李思南道:“孟大俠可是恐防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孟少剛點了點頭,說道:“正是這樣。”歇了一歇,喝了一口水,接著說道:“我有個朋友,是在宮中做侍衛的,據說蒙古的確派有密使前來臨安,準備與宋國商談聯腹攻金之事。臨安朝議未定,大臣中分為兩派,一派急功近利,很想促成此事,藉蒙古的兵力恢復中原;一派畏金如虎,只怕戰事失利,那時反遭亡國之禍。這兩派人都沒有想到要靠自己的力量來打敗敵人,當真是令人興嘆。”
李思南道:“孟大俠之見如何?”
孟少剛道:“聯蒙古夾攻金國,此事是否可行,在江南的武林人物之中,也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蒙古與在臨安立國的大宋地北天南,相隔何止萬里,江南豪傑都沒有到過蒙古,對蒙古的情形毫無所知,是以武林朋友在爭論一番之後,認為空論無益,必須到蒙古,聽聽他們的輿情,看看他們的情況,然後才能判斷蒙古是否具有誠意。這,就是我這次要來蒙古的原因了。”
李思南肅然起敬,說道:“孟大俠為國辛勞,間關萬里,橫穿大漠,深入窮邊,當真是令人敬佩!”
孟少剛道:“我剛走江湖的,多吃點苦,正好磨練自己,那也算什麼。小女明霞,她對這裡暴熱暴寒的氣候很不習慣,現在也可以走了。”
孟少剛只有一個女兒,很是疼愛,一說起來,不免多說幾句閒話,笑道:“我本來不要她來,她非要跟我不可,便也只好帶著她了。幸虧她倒是沒有給我添上麻煩,旅途上的起居飲食,反而是她照顧我呢。”
李思南道:“這是孟大俠的好福氣,有一個這樣孝順的女兒。”
盂少剛道:“你也是一個孝子呀,你剛才不是說,你這幾年是在家居侍奉老母嗎?”
一個孝子,一個孝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思南長了二十三歲,從未曾與女子結交,孟明霞可算得是他第一個相識的異性朋友。對於這樣一個剛健婀娜有之的俠女,他雖然不敢稍涉遐思,心裡也是十分佩服的。此時他正在感激著孟明霞對他的關心,聽了孟少剛的話,不覺面上一熱,說道:“晚輩怎麼比得止令媛?對啦,孟大俠剛才說到此次來蒙古探聽虛實,不知是否已有所得?”他喜歡聽孟少剛談論他的女兒,但又不好意思再談下去,於是就趕快回到原來的話題。
孟少剛笑道:“你瞧我好糊塗,正經的事忘了說,繞了幾個彎,也不知說到哪裡去了。”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喝了一口水,接下去說道:“我們父女到了蒙佔,已經有八個月。這八個月中,我們走了許多地方,三教九流的朋友,也都見過不少。我們探聽所得,成吉思汗整軍經武,以他的兵力,確是可以獨自打敗金國。”
李思南道:“那麼,他何以要與大宋聯盟?”
孟少剛道:“依我猜想,他一定是要操必勝之算才肯進兵;二來他也想消耗宋國的兵力。”
李思南道:“這麼說,成吉思汗的圖謀,是在滅金之後,再移師南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