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賈維公大人長生祠(第2/2 頁)
走走,現在旅順港有無業流民十幾萬,而且每天還有數千人被海船販賣而來,賈寶玉給每口一兩白銀,拖家帶口每口多給一錢,而且是下船數人付錢,按理這價格不高,但架不住量大路近。
大明這年天災人禍不斷,民不堪其負,只能賣田賣地,賣完田地賣閨女幼子,賣無可賣後,只能在飢寒交迫中凍餓而死。
千萬不要用現代就業環境想象大明末年,那個時代,除了極少數需要用工,大多數人沒了田地只能等死。
所以,一聽說有個民團搶了無數關外土地無償送給流民耕種,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每戶分一兩百畝田地,還沒有任何丁稅田稅,也不需要出徭役,所以能走動的沿海流民拖家帶口往有船海港擠,內地流民拼命往沿海跑,所有人生怕去晚了失去這活命機會。
大明末世漢人活的太苦了,苦到死無葬身之地,這天下,莫說有人為漢人搶了無數土地,即使要他們自己去搶,只要有人領頭,他們也敢,因為沒有什麼比眼睜睜看著一家老小餓死更可怕的。
十幾萬流民,賈攻招募了一萬多有手藝的開始建造船作坊,鋼鐵作坊,木器作坊,陶瓷作坊等等,又招募一萬婦女準備開辦服裝紡織作坊,再強制規定十五歲以下男女童必須進入學校讀書識字,學校包一日兩餐,剩下的七八萬人便去伐木燒磚擴修道路。
總之,民團除了學校,任何地方都不養閒人,所有能動之人想吃飯,就必須幹活,民團按照工作量日結工資,流民拿著掙來的紙片可以養活一家三四口人。
賈寶玉轉進修路人流中,幹得熱火朝天流民看見個公子哥帶著十幾個拿槍民團兵立馬好奇的駐足觀望,十幾個拿著本子監工計程車子立馬趕過來,賈寶玉擺擺手輕聲道:“不要聲張,你們忙你們的,再給上面打個報告,天氣寒冷,各地多熬薑湯驅寒,還有南方辣椒,打聽一下能不能採購,此物熬湯最驅寒,”
轉了一圈,賈寶玉發現每隔一里,便有流民自發在路邊壘了個石頭堆燒香紙祭拜,石頭上卻寫著:“大慈大悲活菩薩賈維公大人長生祠位。”
長生祠,難不成自己變成魏忠賢了…
:()紅樓後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