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2/2 頁)
薩尼(oo
asani),從前是個社會黨人後來轉變為右翼分子,表現了變節者所通常具有的那種狂熱;希倫&iddot;穆克吉(hiren
ukerjee)教授是個議會裡共產黨人的典型,講話文雅、準確有力,他警覺地捍衛共產黨的民權自由和議會權利。在獨立人士中,法蘭克&iddot;安東尼(frank
anthony)是有英國血統的印度人團體的領袖和指定議員,也很傑出。他的發言懇切有力,有時象毛玻璃那樣既銳利又閃光。他總是穿著一身整潔無瑕的西服,又能言善辯,因而顯得突出。這個時期,印度議會辦公和辯論絕大部分是用英語進行的,偶而也用印地語,那只是由於某個議員英語不行,或者更罕見地是由於他把講印地語看成一個原則問題。
人民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反對黨派的頭頭們差不多都曾一度是國大黨黨員。他們和議會會場對面的政敵本來就是戰友。在印度獨立運動時期,大家都能擺脫政爭,至少當時彼此在政見上的分野不是那麼清楚。往日情同手足的聯想有時使議會內的交鋒增添了幾分怨恨,但也烘托出彼此相互熟識、不忘舊誼的心情。
在議會的執政黨這一邊,尼赫魯凌駕一切。他當時年已七十,但看不出來。他步履輕快,上樓梯一步跨兩級,只是在疲倦時,才顯出有些年邁駝背。儘管尼赫魯總是自作決定,或迴避決定,他對議會的首要意義卻銘記在心,一絲不苟。質詢時間他很少缺席,主要辯論他通常參加,而討論外交事務時他總是在場。但尼赫魯缺乏辯才,他發言冗長,講起話來很象是獨白,而不象是說給別人聽的。他從事議會活動是為了克盡職守,而不是出於個性愛好。尼赫魯倚仗他在議會中享有的支配地位,講起俏皮話往往帶有蔑視對手的味道‐‐他常愛用&ldo;幼稚&rdo;、&ldo;孩子氣&rdo;等字眼斥責反對派議員。尼赫魯的權威是議員們公認的;事實上駕馭議會的,與其說是議長,不如說是尼赫魯。當議會陷入喧譁混亂而不聽議長號令時(就是在那些日子也常出現這種情況),尼赫魯的尖刻聲調一下子就壓住了喧囂,恢復了秩序。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