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第1/3 頁)
三、第六十七步兵旅,除一個營外,將於十一月十八日晨開到邦迪拉。要最充分地使用你們的坦克和其他火器掃清交通線。
考慮到前後的情節,這份電報是在軍事上推卸責任的傑作。對它可以有兩種理解。如果帕塔尼亞認定必須在色拉打到底,電報授權他可以這樣做:&ldo;你們必須盡力堅守現有陣地。……你們的唯一途徑是盡力打到底。&rdo;如果他認定,色拉陣地已守不住,因此必須撤退,這份電報也授權他可以後撤。但考爾在發電時既已知道帕塔尼亞已斷定色拉守不住並極力要求立即後撤,那麼,這份電報實際上並不是命令固守,而是批准後撤。它等於是重複了那份沒有發出的電文,只不過它的措詞把作出決定‐‐作出任何決定‐‐的責任推給帕塔尼亞。
[ 註:考爾在他寫的那本書裡引用了這份電報,並認為帕塔尼亞應對潰敗負責,他說,後者命令撤出色拉是&ldo;違反了我的指示的精神&rdo;。 ]
考爾要駐邦迪拉的第四十八旅旅長&ldo;迅速堅決&rdo;使用坦克和步兵掃清道路的命令,由電話下達給該旅旅長格巴茲&iddot;辛格(gurbax
sgh)準將。辛格提出了抗議。他指出:他手下只剩下了六個步兵連防守邦迪拉,中國部隊已運動到他現有陣地的周圍。在夜間派出一支部隊沿著曲折狹窄並已為敵軍控制的道路前進,等於是白白斷送這支部隊。在夜間,這條沒有填平的道路上揚起的塵土,同地面上迷濛的煙塵混合在一起,形成伸手不見五指的厚霧;在這種情況下,原來在這種地形用處就不大的坦克,將變得毫無用處。結果,考爾同意在第二天早晨之前,暫緩執行他的命令;屆時,將有兩營增援部隊到達邦迪拉。
考爾發給帕塔尼亞那份模稜兩可的電報,事實上在第二天凌晨才到達第四師。在此以前,帕塔尼亞接到的只是考爾在電話中下達的命令:即第六十二旅可以準備撤退,但要等到第二天早晨才能下最後命令。這句話的含義仍然是模稜兩可:準備可以解釋為&ldo;計劃&rdo;,也可以解釋為&ldo;採取預備性的行動&rdo;。
霍希爾&iddot;辛格早些時候告訴他所轄各營營長說,當晚肯定不撤,旅部正制訂第二天夜間或許要撤退的計劃。防守在山口周圍塹壕陣地裡的部隊等候著中國部隊。中國部隊徹夜調動的情況有時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們拿著火把沿著小道匆忙趕路;有時則可從居民已撤走的幾個部落村莊裡突然傳來的犬吠聲中判斷出來。但在午夜以前,霍希爾&iddot;辛格和帕塔尼亞之間又通了一次電話,之後,有一營原據守色拉一個關鍵陣地的部隊,奉命立即撤至山口後面下方的一個地點。帕塔尼亞堅持說,這次調動是霍希爾&iddot;辛格的主意,這等於在色拉調整部署,而不是開始從色拉撤退。但據報導,霍希爾&iddot;辛格當時曾對提出了抗議的營長說,他本人也是接到絕對命令要他把這支部隊立即撤退。這次調動不管是由誰提出的(根據前後的情況判斷,帕塔尼亞要儘早撤退,而霍希爾&iddot;辛格卻力圖拖延),結果它是給中國部隊開啟了色拉的防禦陣地。
午夜過後不久,有關部隊奉命撤離了他們的陣地,本來他們正打起精神準備在拂曉時迎擊進攻的‐‐中國部隊到那時還未放一槍‐‐這些印度部隊穿過另外兩個營的陣地回到了山口。這次事前沒有發出通知在黑夜裡進行的完全出乎意外的調動,就是對士氣最高的部隊也會產生洩氣的作用,更何況這些印度部隊計程車氣本來已經夠低的了。指揮官們突然改變堅守的命令所表現出的左右搖擺,使得部隊對他們還懷有的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