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
註:六年後,一位英國官員奉總督的指示研究一八四二年協議,他竭力否定該協議有任何法律效力。他指出,西藏方面的簽字者是&ldo;奉命消滅入侵西藏的多格拉人,而不是同他們訂立條約&rdo;,而且這項&ldo;在軍事失利的壓力下[從西藏人那裡]勒索來&rdo;的協議,雙方政府都沒有批准。甚至在這位官員提出上述報告之前,哈定(hard)勳爵就已經單方面地取消了一八四二年協議中據他看來是有損英國利益的那些章節,而這一行動,就等於是廢除了整個協議。
]
歷史引言 帝國的界限(2)
英國對古拉伯&iddot;辛格這次未成功的侵犯感到憂慮,怕中國會&ldo;把錫克人(古拉伯&iddot;辛格是替他們效勞的)入侵中國領土歸咎於英國政府的挑動&rdo;,從而作出不利於英國的反應。一八四六年,當英國人承認古拉伯&iddot;辛格為查謨與克什米爾的大君時,他們就懷有上述憂慮,並且擔心&ldo;進行掠奪和復仇的慾望&rdo;,會誘使他再次進攻西藏,而這次更有可能把英國卷進去。因此,阿姆利則條約不準古拉伯&iddot;辛格未經英國的同意擅自擴大領土。為了防止他暗中進行擴張,該條約還規定了要標定西藏和拉達克之間的邊界,英國人希望從此消除&ldo;東方的一切糾紛的最通常的起因,即未定的邊界&rdo;。
於是,英國同時寫信給拉薩和中國中央政府的兩廣總督,將英國對於標定邊界的建議,通知了中國政府,邀請中國方面參加。當時在北京沒有英國的使團,同中國政府聯絡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得到答覆了。在這一問題上,英國得到近似於答覆的,只是兩廣總督的一句託辭,他說:&ldo;這些領土[即西藏與拉達克]的邊界業已充分清楚地確定,故恪守此項古時安排,最為適當,無庸再行勘定。&rdo;後來,這位中國官員表示,儘管如此,中國政府將派出代表團,參加標定邊界的工作。然而當英國的邊界事務官員到達邊境時,不僅看不到中國官員在那裡等候他們,而且還遇到西藏人的敵視行動。
標界只能在劃界(即有關政府商定邊界的走向)之後進行,而且必然要雙方聯合進行。既然中國和西藏都不同英國合作,那就不可能在一八四六年標定西藏和拉達克之間的邊界。
[ 註:見下文注 ]
但是,英國的第一個目的是劃出一條線來約束古拉伯&iddot;辛格,不許他越過這條線進行擴張,而這是英國單方面就可以做到的。因此,英國官員奉命勘察邊界,並且在地圖上畫出界線來。他們得到的指示是&ldo;要記住我們所要的不是多一塊或者少一塊貧瘠的或甚至是富饒的領土,而是一條清楚的、明確規定的界線&rdo;。換言之,他們不但要考慮到人數稀少的當地居民是怎麼想和怎麼做的,而且要用自己的判斷來決定一條實際的界線應當在那裡。
這些英國官員,經過一八四六和一八四七兩年的工作,劃了一條從班公湖(pangong lake)稍為偏北的地方到司丕提河(spiti
river)的界線,併到此為止。對於從班公湖到喀喇崑崙山口(karakora
pass)繼續往北的一段,有一個英國官員說,它&ldo;應被看作是未知的地區,因此,朝東北方向的西藏邊界無法準確地加以確定&rdo;。他認為,既然那個地區渺無人煙,因此邊界走向就關係不大。這個結論證明是錯誤的。一百多年後,正是那個地區,成了中印邊界爭端的核心問題。
印度測量局的一個名叫詹森(whjohnn)的官員後來提出了一條邊界線填補班公湖到喀喇崑崙山口之間未劃的一段。他在一八六五年到